龙应台和其儿子华飞谈论到《少年维特的烦恼》时,儿子笑着告诉她老师的说法——“老师跟我们说:你们可不要相信这种‘纯纯’的爱。事实上,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没有‘互利’的关系,爱情是不会持久的。”
想必对大多数人而言,乍一看,是无法对这种“互利”言论心悦诚服的。但是再转念一想,却不得不承认,就是这个理儿。同时,这世间也的确不存在什么都不图的关系,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我们都是要图点什么的。司马迁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实是道出了人与人相处的本质。
前几日看到一篇关于爱情、婚姻的文章,题为《两个人在一起总要互相图点什么》,作者提到“在世俗眼里,你图什么是贬义,但事实是不图什么才危险”。这一观点十分切中人性要害。无论亲情、友情、爱情,再神圣再圣洁的关系也是因为关系双方是要图点什么的。
俗话说“娶了媳妇忘了娘”,“养儿为防老”,其实赤裸裸的摆明了亲情中的“互利”关系。因为有所依赖,所以才选择不离不弃。但是如若掰开了,揉碎了来讲这种关系的“互利”基础,很少有人愿意承认。唯其介意,才避免提及。介意的就是世俗的眼光,而世俗,是对本质偏执的误解。为什么一说利益、有用、目的,就一定要心生芥蒂,贬义的去看待呢?为什么一说无利可图的关系不会持久,没有单纯的感情,就一定要认为说这话的人是势利眼,是功利主义呢?从本质上说,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功利,不势利呢?
同学G,从小到大的朋友要么是成绩上名列前茅,要么是家境富裕。而G本身无论在哪一方面却都是再平凡不过的。G想要和谁做朋友,做到何种程度,似乎都捏着分寸,她算得上一个左右逢源的人,在所有人面前都能讨巧。针对这样的人,总有一些自命清高之徒背后嚼舌根,“她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G可真势力,看她那马屁精的模样儿”之类。说G交朋友是有目的的,的确如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交朋友都是有目的的。要么为了情感认同,要么为了物质援助,要么为了精神交流,要么仅仅为了显得自己不那么孤单……不管是什么目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又何必非要谴责些什么。就算是雷锋,他也是享受着为人民服务的成就感的。说什么“我助人,我快乐”,快乐是什么,不就是助人所得之“利”吗?当然,不能说无论做什么,我们都是清清楚楚有着明确目的的。但是,我们的情绪、身体等等所做出的自然反应都是促使我们去做一件事的“目的”。
如果说结交有钱有势有潜力之人是有图点什么的私心的话,就不能说结交比自己弱势之人的人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的真情实意。因为结交弱者,恰恰满足的是自己的虚荣。红花总要绿叶衬才显得美丽,经营一段关系总有一定的目的,只是所求在整个感情中占的比重不同。所求甚少,只不过是感情的纯度更高,所求甚多,也是人之常情。互利,不一定都是为人不耻的。明明自己很无用,凭什么要求别人看重你。于我有用,交之用之;与我无用,拒之弃之。这里面没有什么对错,无可厚非。批其功利,斥其世俗,不过是对本质偏执的理解。
人与人的任何关系都是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不世俗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