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名片:张启茂,男,1925年4月2日出生,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人。部队番号:浙江保安处特务大队第三中队第三分队。
汽车开出乐清市虹桥镇城镇中心不到五公里右转,一直顺着公路走,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水泥路把我们带到一个叫岩宕的小山村。这里地处一个小山坳,自然风光旖旎,流水清澈见底,山上白云朵朵,山涧浓雾厚重。我们惊讶这里的环境,简直是世外桃源!我们再打听,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毛遂自荐带我们去,说:“或许还可以赚杯白酒喝喝。”
那是一处两侧有轩房的简陋房子:高低不平的小院子里凌乱地摆放着小型农机具和少许农产品,院子是平坦的泥地,生长着少许野草。高低不平的阶头有一石臼和一张小小的四方木桌子。粘贴不久的对联和门楣上头的铜牌就是志愿者们曾经来过这里的证据。家里边的家什和摆设也显得简陋和凌乱。
是啊!农村老人的生活嘛!没有那么讲究。
张启茂,1925年4月3日出生。1941年应征入伍后,部队驻守丽水碧湖镇,隶属浙江保安处特务大队第三中队第三分队。根据张老回忆说,他所在部队的司令叫许天伍,中队长叫方志毅,分队长叫马任远,在丽水,张老和战友们一起在首长们的指挥下与日军对峙作战了几个月。过了年后的1942年调到龙泉安仁镇,负责当地兵工厂的保卫工作。马分队长则带领一分队兵力调到章家地守卫仓库,过了一年,1944年调至浙角屿(音)保卫当地一仓库,1945年调到上海,并在上海军政部第十五仓库接受日本人投降。1945年10月,部队改编后,返乡务农至今。
我们走进张老的家,除了什物摆放凌乱之外,家具摆放也没有规则,旧式的灶台附近似乎也有液化气炉,从清洁程度看,平日应该以使用土灶台为主。餐桌上还摆放着许多乱七八糟的小东西,透过竹篾编制的盘罩的缝隙,可以看出日常生活中的菜肴也很简单,两老似乎希望我们能够坐下来聊,也因为没有整齐像样的凳椅而放弃了。张老把我们带进他的卧室,一张简易的旧床边上放了一只同样很旧的床头柜。他腼腆地指着天花板,说:“屋顶漏水了一直没有修好,这不!都是漏水后发的霉。”我们朝天花板看了看,是的,张老的天花板也该修理了。小房子也有楼,楼上是低矮而且阴暗的,他可以在旧式木梯上自如上下,我们的摄影师要求拍摄他自如上下楼梯的镜头,摄影师很轻易地如愿以偿了。
大家随意地站在张老家的小院子里,看着摄影师为张老拍摄照片,正面、侧面、和老伴的合影,还和关爱老兵志愿者拍集体照。难能可贵的是,张老还以木棍为枪、砖头为手榴弹,做出以前上前线时的瞄准、投弹等姿势拍照,不仅拍下许多珍贵的照片,也赢得围观邻居们和关爱志愿者的笑声。
张老最欣慰的是身体健康和深受邻居们的尊重。九十岁的张老身体尚好,一年四季下地干农业活儿,从张老的生活状况看,子女不住一起,估计子女们的经济条件肯定也很一般。张老和老伴儿同住在这老房子里,独立生活,日子还算可以维持的,仅仅依靠他自己的劳动力收入过日子。虽然经济条件一般,但是,他凭着和老伴儿的辛苦劳动把这日子维持着,没有向社会向政府伸手也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他深得邻居们的尊重。我们在他家的这一个多小时里,不明就里的邻居们围过来,从叽叽喳喳的话语中我们听得出张老的日子过得不容易,以及二老在邻居们心目中为人的高尚品格。
老人虽然身体健康,但毕竟高龄了,听力轻微减弱,腿脚略不利索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思维比较清晰。虽然为了生存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但是,他对往事的记忆一点也没有淡忘,可惜的是他不大会说普通话,交流起来有点费力。不过,他还是能够非常自如、像模像样地提笔给我们的摄影师写留言。摄影师还抢拍了张老几幅珍贵的写字照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