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3期“变”专题活动。
这是古老而又深刻的哲学问题,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们不断地在这个问题上探究和思考。在《论语》中,孔子曾写道:“仁者无忧,义者无惑,勇者无险。” 这表明,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有善的一面,而正是这种本性,使人类社会可以不断进步。
然而,历史上也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人的本性常常是恶。如果我们问一个普通人,是否相信在人性中有邪恶的因素,他们可能会认为在某些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某些人会进行不公正的行为,这是普通人们所熟知的。但是,如果他们真正思考问题,他们会发现恶的行为不仅仅局限于某些人,而是每个人的本性中,都有可能会被激发出来,只是会因各种不同的因素使得恶性行为受到约束和限制。
那么人性到底是如何被塑造的?首先,人的本性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础的,并且是最难以改变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本性,是由基因和环境的联合作用所形成的。基因对我们的影响是长久的,深远的,它会对我们的性格、思考方式等产生不可逆的影响。但伴随着长大的过程中,人类每个人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学习,与他人的交往而遭到改造和塑造。
所以,人类的性格不完全是基因决定的,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人性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现实: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性的改变和提升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人性的改变虽然是慢慢的,但是它的方向是肯定的。
古希腊诗人荷马提到了一个故事:智慧女神帕拉斯让一个双眼失明的青年(奥德赛中的荒野英雄)走在一个森林之中,而且总是有一个双手擎一剑的剑客在他面前不断地挖掘土壤,让他无法前进。 在剑客离开的时候,他发现土壤中会生长许多漂亮的花朵,如此,那个迷路的少年通过智慧女神的考验,得到了洞察历史与生活的机会。
这个故事暗示着随着时间和经验的增长,人们的改变和提升便是内在的,而这种改变和提升是不激发和触发不了的。或许,如果我们回望人类历史,就会发现人类的形态在逐渐地发生着改变。虽然人类的天性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有些观点、行为习惯等,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改变的。比如,虽然我们依然保持着竞争的天性,但作为现代人,我们普遍认为好的竞争是“博弈中的合作”,以此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人性改变的问题是十分微妙和复杂的,尤其对于个人来说。对于个人而言,要想真正的改变自己,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意识灌输。但是,社会和政府除了在教育、文化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外,也不能过度地干预个人。做到微妙的平衡,才能促进人性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人性无法完全被改变,但它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历史的积淀,是可能得到提升的。现代人应该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实现自身的提升和成长。同时,社会和政府也应该在合适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保障公正、公平。
人类进化史上,人总是在不断地适应环境和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如果人的本性完全不可改变,那么我们就永远无法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无法应对变化的环境和挑战。然而事实是,人类抵御了许多自然灾害和瘟疫,克服了许多文化传统的束缚,不断地更新迭代着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这些成功的经验表明,人性是不会永远处于不变的状态,人可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进步,而且往往把人类向更高水平推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