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荣耀》从开播到结束,每天都眼巴巴等着更新。
结果发现,就在自己苦苦追剧的时候,有人已经悄悄弃剧了。
原因竟然是——孩子长大了。
为什么有的人追年代剧只喜欢看前部分,从《父辈的荣耀》里我看到了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12135472/ab81f97054c33165.jpg)
01、别人的童年能让人回忆起自己的似水年华
成年人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那当然是工作之余,约上三五好友,聚聚餐,聊聊天。
吹吹不切实际的牛皮,也回忆自己那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父辈的荣耀》里,孩子们小时候的家庭生活简直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慈祥和蔼的爷爷,自己家里都吃不饱还要考虑其他家小孩的老好人爸妈。
隐忍的哥哥姐姐、调皮的弟弟妹妹,以及心里就算在下雨也依旧笑得很阳光的自己。
不被家人重视的凤勤,孤苦无依的自强,经历重重变故依然为梦想努力的陈兴杰。
![](https://img.haomeiwen.com/i12135472/78a18f84602f4e1c.jpg)
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我们童年时候的影子。
每次看到这几个小可怜出场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再想到那些已经离自己远去的挚爱,眼泪一次次忍不住流下来。
看的是别人的童年,感动的是别人的故事。
结果归根结底,我们不过是借着别人的过往回忆自己的童年罢了。
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则用一生治愈童年。”
不管童年是否幸福,我们都不得不承认。
每当夜深人静时,最想抱抱的人还是年少时的自己。
虽然当年的自己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会混成现在的样子,就像现在的自己想象不出以后会混成什么样子一样。
但我们仍然希望和过去和解,对于童年的一切,适合慢慢回忆,想说的话,全在自己的心里和知己的酒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12135472/3b4c92b9fd6b24c5.jpg)
02、发现努力并不会像影视剧一样简单,找不到成功的认同感
为什么年代剧里小孩长大后就不喜欢看了。
我想,大部分原因还是来自目前对自己的怀疑,找不到成功的认同感。
在影视剧里,长大好像是一瞬间的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苦苦挣扎,往往被一句“***年后”代替。
主人公和命运抗争的过程似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样简单。
前脚明明还是个备受欺负、楚楚可怜的人,转眼间就变成命运的主人。
成功,被刻画成了很简单的事情——只需要付出时间。
曾经,我们也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成功肯定会水到渠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12135472/876771e34dd7919d.jpg)
可是,等到自己长大进入社会后才悲催地发现,生存的压力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严酷。
余华老师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在他年轻的时候,勤勤恳恳、努力认真确实可以混得很好,但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
很多人从工作第一天开始就马不停蹄努力着,结果辛苦几年也没有迎来升职加薪。
忙碌多年,没有而立之年的成就感,有的只是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的无边压力。
所以,当看到年代剧里的人轻而易举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很难从这些角色身上找到认同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2135472/8504521e65e910bc.jpg)
03、不愿意屈服的我们还在和命运较劲的路上
孩子长大就弃剧的行为好吗?
这只是个人选择而已,没有好坏之分。
对于弃剧的人来说,弃剧只不过意味着自己还在和命运较劲的路上。
不想在别人的成功里内耗自己,也不想因别人随便成功而轻易否定一直努力的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
那些没有弃剧的人,不意味着就此放弃对命运的抗争,他们只不过是多了一份认清事实的清醒。
毕竟,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
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12135472/1fac1d8ffef5c55c.jpg)
不管你是中途弃剧者,还是看了开头就非得坚持到结局的追剧人。
愿大家都能直面生活的凄风苦雨,问心无愧过完这短暂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