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中的心理学想法心理
自卑的人都很在乎别人,深度解析自卑,附攻略

自卑的人都很在乎别人,深度解析自卑,附攻略

作者: 倪振源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17:24 被阅读115次

    一,

    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基本属性,而且还认为自卑是人进步的动力。

    这样的理论,影响了很多人。

    一方面我们被自卑所折磨,另外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接受它,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减缓自卑的影响。

    但是,每次努力过后,自卑者还是会体验着某种苦涩。更不用说,一些极度自卑的人,为了证明自己,设定了太离谱的目标,而遭受无数次的挫败了。

    在心理学的实践中发现,自卑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如果你的内在足够稳定、和谐,并且能适当的使用人际关系来成就自己,自卑就可以减弱、消失。

    二,

    自卑和人际关系有关?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全新的说法,但是在心理学上,是个已经是成熟几十年的理论了。

    1978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那一年,我既不自信、也不自卑,来到了这个地球上。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年,心理学家科胡特宣称,“自恋合法了”,从而给“自卑”一个全新的视角。

    自卑不过是自恋受损的产物,通过恢复健康的自恋,自卑也并不是人类命运的必然。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案例:

    小紫对男朋友要求很苛刻,当男朋友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的时候,她就很生气。后来男朋友受不了她的脾气,离开了她。

    曾经对自己最重要的人,突然没有了表情,转身离开,抛弃背弃了自己,那种感觉痛苦、危险,像是要死掉一样,因为这唤醒了人类的婴儿期的本能感受,如果被抛弃,意味着无法生存。

    然后她开始检讨了自己,觉得是自己不好,自己太糟糕了,而这种检讨,让她有了一点点方向感和力量。

    她不用再体验死一般的,被抛弃的感觉。

    三,

    父母从小经常打架,家里很难得安宁。

    小秀一直觉得自己是漂泊的, 就像水上的浮萍,缺少归属感和稳定感。

    所以,她非常需要一个人给自己力量,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信心生存,有所依靠。

    妈妈是一个软弱的人,没有存在感,缺少人情味,也看不见小秀,小秀讽刺的说道,有一天妈妈打扫完房间,洋洋自得,说她觉得这个房间干净的,像从来没有人住过。

    妈妈不靠谱,可惜的是,爸爸是一个非常暴力的人,当爸爸在家里大吼大叫的时候,她感到恐惧,觉得很危险。小秀在这个世上,孤零零的。

    她忽然想到,也许并不是爸爸的问题,可能是自己不好,才导致爸爸这样的。一定是自己不好,父母才常常吵架。

    这样想,她会觉得安全一点。至少爸爸妈妈还是靠谱的,是自己不靠谱。

    四,

    小锐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很敏感。他出生在人多的家庭里,家族里的人经常互相批评和抱怨,很少有人询问和关心彼此的感受。

    无数次嘲笑和批评,让他感到很羞愧。

    无论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山村里,还是120%的注意力都放在成绩的学校里,人们也倾向于给他提出一些批评或者评价。

    为了保护自己,他在别人评价自己之前,先评价自己,先批评自己,通过这样来防止自己做错,并限制自己的行为和人际交往,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生活中其他人的批评。

    久而久之,他形成了自卑的性格。

    有一天,他在别人家不小心打了一只碗,慌张紧张的时候,他开始责怪自己,也等着别人的责怪,这时一个叔叔微笑说,没事,没事,岁岁平安。

    他被彻底的震撼到了,原来,这个世界除了彼此责备,还有另外一种操作。

    五,

    心理学家发现,自卑本身并不是问题,自卑只是一个人保护自己的方式。

    自卑的形成也是在人际关系中,自己的核心需求不断受到打击和扭曲,所以一个人为了保护自己,发展出自卑。

    如果是自己不好,那么身边的人就可以继续依靠;

    如果是自己不好,就可以通过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得到别人的喜欢;

    如果是自己不好,就有了确定的方向和目标,也不用体验自己被忽视,被打击,或者被抛弃时,犹如死亡一般的痛苦。

    自大,是自卑一个更极端的发展。自己很好,是这个社会不好,是所有人不好,这样他就可以高高在上,借以保护自己内在脆弱的自尊。

    六,

    造成自卑的原因,并没有我前面举例的那么显然,更多的,它们在潜意识层面运作。那些在成长环境中被持续打击的部分,为了自保,封藏在潜意识里,偷偷的影响我们的言行。

    要真正解决自卑的问题,依据心理学的实践,需要解决自己的潜意识中的分裂和压抑,这些分裂和压抑,主要与成长过程中周围人(父母)的回应不当、不足或者错位有关。

    分裂和压抑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护,保护自己“感觉良好”,不被挫败和伤害,但是在成年期,则带来适应的问题。

    只有分裂的部分得到整合,压抑的部分得以呈现。生命力才不会被用来夸张的追求卓越,或者饮鸩止渴般的寻求关注,而是脚踏实地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七,

    分裂是什么?

    分裂就是生命中的一部分,由于完全无法接受,而被否认、隔离,就像你的一部分家具被放到了一楼的地下室,由于放的太久,通常你都意识不到这些家具是存在的。

    这些被分裂的内容常常是,关于自己的幻想和梦想,或者一种骄傲、兴奋的感觉。

    比如,当孩子考了98分,回家告诉父母时,父母冷冷的说:那两分哪去了?

    或者孩子终于考了100分,然后准备向父母炫耀和分享自己的骄傲,却被告知:不要骄傲哦。

    或者孩子得意的想要骑上爸爸的肩膀,向全世界炫耀自己,却被爸爸一巴掌拍下:一边去!

    生命的自尊本想绽放和流淌,但是却遭到了冷酷的打击, 无数次的受挫的体验,导致骄傲、兴奋、幻想、梦想的背后带着强大的羞耻感和受挫感,因此不得不挖地三丈深埋起来,深的自己都忘记了。

    没有了这些幻想、骄傲、兴奋的感觉的滋养,一个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成就感和愉悦感,同时,为了补偿,又会极端的追求卓越、高人一等,结果会到频繁受挫,人际关系危机。

    针对这种分裂,整合的方式是:

    1),重新唤起自己曾经有过的幻想,不要对幻想进行评价,而是去感受这些内容,在身体内在焕发出的力量。

    这样的幻想往往会以夸张的方式呈现,比如有人想要做皇帝君临天下,有人想成为女侠拯救众生,这都没有关系。不要过多关注幻想的内容是否合理,而去感受身体上激发起来的力量。

    2)在一点一滴的成就上,重新品尝、酝酿“骄傲”的感觉。每天记录“小确幸”,小小的满足,并尝试充分沉浸在满足中,放弃大脑里那些惯有的批判的想法。

    3)放下自己过高的目标,不断的尝试沉浸在过程中,对结果放下期待。

    八,

    通常被压抑的是自己的需求,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中的需求。本来是你非常需要的、渴望的,但是因为不敢要,所以也假装不需要。

    比如在咨询中,Z会持续的讲话,让我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人。

    实际上,是Z不想给我表达理解、赞赏的机会,虽然他极度需要这些。因为根据早年的经验,他预期我如果讲话,可能会打击、挫败他。

    所以,他干脆掩藏了自己的需求,也不给别人满足自己需求的机会。

    这样造成的结果,一方面极度需要关注和认可,另外一方面,却不能得到有效、真正的满足。处于一种持续的饥渴状态,导致自己持续的虚弱、自卑。

    “女汉子”就是这样,她极度的渴望温柔,也渴望依赖别人,可是她预期暴露自己的软弱和需求,会被人伤害,所以不自觉地活成一副坚强的模样。

    但正因为这样,别人难以给到她所需要的温柔,水往低处流。所以,在坚硬的背后,无法被满足的内心,持续缺少人际滋养的体验,都会导致自卑持续的存在。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往往有三种需求:需要被关注、理解、赞赏和确认;需要有力量的人来指引自己;以及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耗竭自己,去照顾别人,就是隐藏了自己的第一种需求。

    前段时间朋友圈流行一篇文章,有些苦得一个人扛,有些路的一个人走,悲怆的狠,也属于这种情况。

    要让压抑的需求浮出水面,需要明确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渴望。需要做的很简单,只是不评判的、认识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幼稚,或者觉得不可能实现等等。尝试放下这些评判,只是不断的去认识和表达。

    当我向自己的咨询师说,我需要的是你的理解,而不是评价时,我竟然哭了,原来对于这样的一个简单的需求,清晰的意识到、并且表达出来,竟然有这么难。好像我有需求,就是一个不好的人,好像我表达需求,就是一个麻烦的人。

    释放了这种压抑之后,我开始意识到,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可能的,“意向百分百,方法无穷多”。但是前提是,你得能清楚的看见它,坦荡的接受它。

    九,

    把自我的力量从地下室中释放出来,把压抑的需求呈现出来,一个人就可以更接受现实,也更有能力创造性的从人际关系上满足自己。这样,自卑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但这样的工作并不容易,需要一段时间的自我探索或者成长,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针对自卑本身做一些觉察工作。

    当然,我们不是对抗自卑,对抗,也是自卑本身的一种产物。需要做的是觉察。

    觉察自我否定、自己评判的出现,耐心的看看这个时候都在想什么?

    “我真的很笨”;

    “我真的是一个混蛋”;

    “我太阴暗了”。

    当你这么想的时候,留意到自己是这么想的,不代表你真的是这样一个人。

    我在想,我真的很笨;

    我在想,我真的是一个混蛋;

    我在想,我太阴暗了。

    这样试试看,是不是感觉好多了。

    不用去跟想法争辩,左右互搏没什么好处,很消耗体力,而且,永无止尽。

    其实这些想法的产生,是为了应对内在的某种感受,比如我前面提到过,当你感觉到被抛弃的时候,自我批判是让自己好受一点的方式。所以当你有觉得自己很糟糕的想法时,把注意力放在的情绪和身体感受上,情绪、感受变化了,想法也自然会消失了。

    当然,不要尝试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而是充分的与它相处,它自己会变化的。

    东方的心理学有一个有趣的方法,叫做“移空技术”,你可以在想象里,把自己自卑的那部分,装到一个容器里,然后封上,同样在想象里,把这个容器一步步移动到离你更远的地方,再移动回来,再移动到远处。这样你就可以和“自卑”建立一个弹性的心理空间,你可以管理的心理空间。

    最后,把这个容器移动到无穷远处,你看不到它了,那么就到了一个“空”的状态,让自己停留在这个空的状态中,感受一下,“空”带给你的感受。

    自卑从“空”中来,也可以回到“空”中去。

    十,

    这是一篇不寻常的关于“自卑”的文章。我没有让人自我暗示,没有告诉人要努力奋斗。

    那些觉得只要有钱,就解决了一切问题的人,也停止继续欺骗自己吧。

    用外在的方式累积自信,就如摆积木,摆着摆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塌了,只有内在的富足与圆满,并学会有效的使用人际交往满足自己,才能真正让自己获得自信和滋润。

    但是在生活中,也确实有一些行之有效的简单的方法:

    1,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在生活中留意和记录自的成就、骄傲的地方,你最好拿着放大镜去找;

    2,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设置的更合理,更符合自己的能力,或者放下目标,沉浸在做事的过程中;

    3,重新选择自己的朋友圈,多与自己喜欢的、并且性格稳定的人交往,有矛盾的时候,尝试去恢复;

    4,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如果能把自己的热爱、并且擅长的内容,转换成自己的职业,就更好了。

    呃,写了差不多半个多月,4000多字了。

    致敬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卑的人都很在乎别人,深度解析自卑,附攻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of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