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态度
设计的大前提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要去了解不同人群的特点和想法。比如在宣传滑板鞋的时候,需要采访全国很多人,如何看待滑板;做奔驰车内置配件设计时,可能就要去了解那群会看重车内部设施的人,他们的消费习惯和需求是什么。
需要转变的一个想法是,设计不是只有设计职业的人要学,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创新。而想要做出设计和创新,就要转变以往的惯例和方式。
第一个心态是创新自信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创新、都会创新。
其次要有同理心,我们在想得到新解决方案的时候,哪怕自己有很丰富的经验,也不要单凭一个人的认识去闭门造车,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听取不同岗位和不同背景的人的意见,去询问他们的感受。
另外一个态度是要接受模棱两可,有的人可能习惯于接受确定的答案,对于模糊的事情感到不安,但其实模棱两可是在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所以说,要给自己一些选择。
还有就是要乐观,我们的想法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不要忘记其实设计就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所以要乐观地面对问题。
最后就是迭代迭代迭代,我们要从细节开始,不断地迭代。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做《精益创业》,很有利于大家理解我关于迭代的观点。
设计的标的
做设计要以人为本,一定要有助于人取得很好的联系。
做设计还要做从用户角度考虑的设计,不和用户打交道就容易犯错。一个方案往往是需求、商业和技术三个部分的交叠。所谓设计思维,就是永远要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与之相反的,就是从技术或者商业的角度出发做设计。例如“我们有个技术不知道用在什么产品上”这就是不好的想法,也做不出好的设计。我们应该永远从用户需求出发,从问题出发,如果输出的东西不被需要,那么技术就没有意义,商业更无从谈起。
设计的方法
观察理解,分析总结,头脑风暴,快速建模设计。
设计往往从解决一个具体的事情开始,为了解决问题去直接提问可能得不到答案。我们首先需要科学地观察。例如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的话:“如果你直接问顾客想要什么,顾客可能说他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所以我们和用户的交流应当是有技巧的,要剖析用户真正的需求,挖掘问题背后的问题。解决特定问题未必局限于自己的行业,看看其他行业是怎么做的。
当我们以科学的方式观察这个问题之后,就要用到跨功能的合作方式。在提出需求之前,首先让尽可能多的部门加入讨论,理解需求,才能全面考虑问题。在《创新的十个面孔》这本书里就提到,做决定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多功能的团队。
接下来要分析总结,去看去观察。那么怎么观察得到有用的信息呢?有一个方法就是记笔记的时候不要总结,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原原本本地记录动作和语句。因为总结的时候已经筛掉了50%的信息,回看的时候就会出现更大的偏差。
分析这些信息然后总结,寻找诸多问题的共性原因,要透过表象看到更深层的东西。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会引导我们创新。
讨论问题不要跑题,要围绕我们讨论的目标打开思路,异想天开,踊跃去说。每个人都有好的点子,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天花乱坠没问题,要大胆去表达,不要担心创意怎么实施,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头脑风暴时每个想法都是好想法,把想法写下来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如果我们觉得有不够好的想法,不妨借题发挥,挑战一下自己是否能想到改进的办法。
然后就是执行,大胆去做。测试创意的最好方式是去体验,动手进行快速建模,亲身体验才能发现问题。创新不是努力想得很完美然后执行,失败是成功的基础,很多想法只有在尝试中不断修正才能完善。
建模一定要粗糙快速,以创新心态去尝试,并邀请其他人体验这个流程。
故事讲述,无论是什么工作的人,都需要讲故事,要把自己的想法传达出来,如何能够把自己的故事讲好是一门学问,可以通过还原情景去表达想法,用吸引人的方式去提炼这些东西提炼我们的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