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
你们搞法治的,最终会发现法治的困惑在于政治,法治离不开政治,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你们是绕不开的。政治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核心之核心。
中国市场经济面临的主要危险是国家的过度干预,市场过度依赖于国家的公权力,就会造成“权贵资本主义”。现今私权的保障,仍是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私权的侵犯,主要来自公权力的滥用。人权保障仍然是政治制度改革的核心。
翻云覆雨人间事,过耳过目无穷。谁主沉浮与枯荣?欲平心中愤,唯唱大江东。
2.要夹着尾巴做人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3.初为人父
江海行舟多险阻,愿汝长能耐风波。
4.我也有一个梦想
将来写一部《比较民商法》。外国法并不等于比较法,能够写出优秀的较少外国法律制度的著作已经不简单了,像王名扬的外国行政法系列专著。但是这并不都是比较法意义上的作品。一般意义上的比较,是一种方法,比较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无非是比较中才能分清优劣,才能分清先进与落后。真正的比较法,要求作者能够把不同的法系、不同国家的同一制度比较研究,再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其社会、文化背景,研究其制度优劣。
台湾的王泽鉴教授讲到他在德国学习时学到的三个方法:法律释义、判例研究和比较法。他们首先成为著名的民商法学家,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比较法学家。
5.比较法研究所
高鸿钧、贺卫方、米健成为“比较法三杰”。
6.比较法的任务
中国比较法的研究,就是要寻找在与各国法律大相径庭的基础上,吸收最优秀的国际经验,而走向国际趋同的未来。
7.担任中国比较法研究会会长
比较法的特点在于跨:一是跨学科;二是跨领域。比较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无非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分清优劣、分清先进和落后。中国法律确实需要现代化,特别是在四个层面上:法律的思想观念上、立法体系上、法律实施手段上、法律教育上。
8.百科全书的中国特色
国外的大百科全书基本上都是不分学科的,而是按照字母顺序来编排的。但20世纪80年代,我们出中国大百科全书时,按照科目分卷的,将法学作为单独的一卷。
9.中国式立法的反思
我觉得我们民法典起草五十多年来,可以说跟领导紧密地把握方向有关,几乎完全按照领导意志立法。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立法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制定民法典的基础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学者所积累的民法文化和理论功底的积淀,一个是我国多年来审判实践的积淀。我们法制建设最后一个重要堡垒,就是我们的民法典。我们要为人的权利而努力,为权利而斗争,这是我一生的信仰和最大的追求。
10.民法的心脏被经济法拿走了
经济合同法的制定,主要是经济法学者参与完成的。张佩霖教授说过:合同法是民法的心脏,而现在我们的心脏被经济法拿走了。
11.重温民法、经济法的大决战
市场这只手,在法律上的表现为民法。国家这只干预市场的手,在法律上就是经济法。当平等主体之间的意思自治不能解决时,尤其是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时,国家就要出面干预,这时私法自治就要让位于国家干预,我想这就是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我始终认为经济法是应该存在的。市场经济包括两个问题:一个是自由,另一个是秩序。自由的问题是由民法来管,秩序的问题是属于国家来管,应该属于经济法的范畴。宏观调控、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产品质量法等,应该是属于国家权力来解决的问题。
12.法律委员会竟然不懂法
13.七届人大开始使用表决器
14.我提出先程序后实体(行政法的立法)
15.受案范围之争(行政诉讼法)
16.一部法律开创改革道路
中国几千年历史只有官治民,哪有民告官的现象结束了,从此给中国民主政治添上了弄弄的一笔。
17.新闻法还是不通过为好
18.国企改革如何改
19.国家与企业,应该是所有者与占有者的关系
20.坚决取消行政仲裁
行政部门来仲裁,最大的问题就是其仲裁员的聘任是由行政部门来决定的,这就很容易影响仲裁员的独立性。
21.仲裁机构怎么设立
今天仲裁法实行中最大的问题是仲裁机构过多过滥。我们取消了行政仲裁制度,但是我们实际上建立的是变相的行政仲裁制度。
22.苏东剧变的原因在于三垄断:思想意识的垄断、国家权力的垄断、经济利益的垄断
苏联当局的作法,事实上就是逐渐把马克思主义宗教化。这是一种很极端的做法。人民拥护谁,谁就可以坐江山。当时的苏联,钱几乎没有任何用处,只有你有官职、有对国家财产的处分权,才可以享有相关的待遇。最终,物质利益的驱使,就成了驱使人们当官并拼命往上爬的很重要的理由。
23.《新阶级》
因为苏联共产党内部产生了一个严重脱离人民并拥有巨大特权利益的官僚集团。原来的苏共的领导人,已经严重脱离群众,成为人民利益对立的“新阶级”。但是如果老百姓看到官僚阶级内部,利用权力就能直接剥夺老百姓的金钱,从人民手中直接拿走他们的财产,能过和老百姓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我想老百姓一定会对此深恶痛绝的。
24.克尔顿的一段名言
1875年,在美国律师协会第一次会议上,美国著名律师吉尔顿说过一段名言。他说:“我们要把律师职业提到更高、更好的水准。如果律师事务所仅仅变成了一种挣钱的方法,那么律师就堕落了。如果律师事务所仅仅是一个试图打赢官司,并且通过向司法机关走后门而打赢官司的机构,那么这一机构不仅堕落而且腐败了。”
25.律师的职业病
第一是麻木。我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司法腐败律师先知。第二是浮夸。
26.法治与市场经济的对话
27.法治的三层面
最低的是制度层面,即法律就是制度的化身。除了制度层面,我认为方法层面的法律,是更高一层的法治。那么第三层面,我觉得法律还必须有一个理念。
28.中国法治的四个阶段
我们国家经历了四个法律时期:法律实用主义、法律虚无主义、法律经验主义、法律理念主义。
29.中国法治建设的四条主线
第一条法治主线是人治和法治。第二条法治主线是国家和社会。第三条法治主线是公权和私权。第四条法治主线是从法制到法治,从刀制到水治。法制是制度,法治是理念。
30.不媚权,也不讨好舆论
不去诬陷别人,不去往上爬,不去为了追求官职而昧掉自己的良心,我觉得尽量做到这一点,是我一生很大的愿望。
我理解每一个人对于明显不公平的司法判决的愤慨。但是,我也常常说,我最喜欢一句话就是“只向真理低头”,我从来没有、未来也不会为了讨好某一个群体而说话,我想我的言论,都是经过我独立思考后才发出的。
31.我为什么要呐喊
我觉得选择呐喊,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形势越来越严迫,也就是说外面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了。中国的私权保障比过去是多大进步了。私人的正当权利必须要保障,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不能滥用权利。
我的思考:学习了这本书,我的法律视野开阔了不少,曾经考研究生对经济法、刑法的执念也随之消失。人活着,都必定要经历各种曲折和磨难。法律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也是一样的,岂能不经历曲折呢?关键是在经历曲折时,我们应该抱有一种什么心态,是继续拥有自己的信念、坚定地往下走,还是仅仅盯住眼前的景色、随利逐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