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当我遇见一个人》《空空之外》

读书|《当我遇见一个人》《空空之外》

作者: 木兰参can | 来源:发表于2023-01-31 21:55 被阅读0次

    一、读《当我遇见一个人》若干页,读后感:

    1.父母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功能价值”,忽略了孩子本身,就会让孩子产生孤独感,比如是否乖乖听话,与别的孩子比较是怎么样的。

    2.父母自己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孩子幼年时候的价值倾向形成影响以后的成长。如果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优秀,并习惯性与其他的孩子比较,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美好。

    3.作为一个孩子,这个生命本身没有在父母眼中真正被看见,被感知,孩子内心会觉得一种深深的孤独。当孩子想与你分享自己的快乐,自己眼中世界的奇妙时,但父母的关注点并不在这的时候,孩子内心会有深深的失落,一次次被打击,可能就会以一个理想化的假的自己去满足父母的期待。因为父母心中用各种标准衡量孩子的优劣,对孩子评判,埋怨不够听话,什么做的不够好,总之是父母自己的期待没有被满足,理想化地要求孩子有这些“功能价值”。

    4.还有如果孩子婴幼儿期间的哭泣置之不理时,孩子的世界会经历地狱一般的煎熬。如果父母只是以听话和“乖”要求孩子,达到自己的目的了,以为对孩子的独立是有益处的,其实这样做反倒导致孩子幼年期潜意识中已经埋下了心理障碍,将会影响他/她性格的形成。这种把孩子的纯真的天性扼杀在萌芽期的价值观会让孩子形成自己处理、自己满足的习惯,婴幼儿时期自然的亲密情感的缺失,可能会导致以后的人生也不喜欢与他人建立联结,紧紧关闭自己和世界的大门。

    5.父母有时候并没有真的与孩子一同存在同一时空,并没有真的亲密关系,也忽略了鲜活的生命本身的存在和体验,忽略了孩子本身就有的、与其他社会概念上的期待无关的,生命本身的奇妙、独特和美好。

    6.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父母也可以学着珍惜孩子的幼年成长,用孩子的眼光和心和他/她一起体验世界的美好,而不是处处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是否按自己的期待是否满足自己的要求来捆绑孩子,这样会把自己的焦虑情绪和陈旧的价值观再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就会扼杀了孩子创新的可能性、不雷同的创造力、充满生机的生命力、独特的生命价值、本来圆满的人生。

    二、《空空之外》关于精进

    注意,好多人以为精进说的是有相瑜伽方面的勤奋修行,结果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而陷入昏沉,这不是精进。真正的精进是时时警觉,用智慧指导生命,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能管得住自己。这时你无时不觉醒,无时不警觉,这才是正精进。能做得到这一点,就是最好的修行。用我的一首偈子来表述,就是:“一声慨叹时,其实已明心。无惑故无语,无求更无争。长空无挂碍,万里有行踪。既已见明月,无处不春风。”
    无修瑜伽是精进到没有不精进的时候,却不再有精进相和所有执著。那时节,他的所有精进已没有对境,因为他不再有任何执著和习气。

    我就是这样,以为自己是在做精进的事,实际是把自己弄的疲惫不堪,没有活在当下的时候实际上是昏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当我遇见一个人》《空空之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vb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