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1:30-4:00是李江美老师的讲座,可以说是全程无尿点的一次讲座,2个半小时的讲座我们不仅近距离的看到了一位有颜有才的正高级特级教师,还看到了一位实干家、才女、优秀领导和优秀的教育研究者。
正高级特级教师:这个大的名头其实是最明显而且最耀眼的荣誉,也是班主任黄老师所说的:“最大的大咖!”
实干家:李老师一直说论文说到底是做出来的,如她说:做科研就是你当下做的事、是你有兴趣做的事、是你觉得有困难的事、是你比较后发现的结果。就是将做的事情梳理成文稿,然后顺便投稿。
才女:李老师说喜欢写东西不代表一定要写论文,还可以写诗呀,譬如她带班的时候和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但是孩子们不会玩她就写了一首诗来引导孩子们怎样玩捉迷藏;觉得欣赏诗不好,就自己写,这是多么有趣的灵魂呀。
优秀的领导:今天,李老师带来了2位分享者,一位工作才3年,一位是科研主任,这样的平台给老师提供了多么好的机会呀;在李老师的朋友圈里,我还看到李老师和杂志编辑的对话,编辑让李老师给老师们领稿费。跟随这样的领导,自己的业务能力真是提高好快好快呀!
教育研究者:李老师的课程意识给了我很深的启示,骨折后可以做课程、新小班入园可以做不一样的课程、蛇来了可以做课程。。。。。时时、处处都可以做课程;而且李老师能够做、还能够通过写作分析做的背后的原因,这就是专业与不专业的人之间的最大区别了吧。
李老师带给我最大的感悟应该是她的思维方式,这些我要记下来让他们成为我的思维方式:
1.不能只做热点,教育永恒不变的一定原则一定是儿童;
2.热爱才能走得远,走得轻松,不要带有功利性,如:她每天晚上和周末都在电脑前写作;
3.遇到的困难就是研究点,如:小规模幼儿园的办园困境、后疫情时代的教育;
4.学会借力,看到好的方法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
5.走出幼教的话语体系的责任在于自己,教科课题有自己特有的话语体系。
6.走进别人的课堂想到的是自己的课堂,归因模式是别人还是自己?
7.写完顺便投一下稿,要投稿就要了解这个杂志的风格,要拿来多看几遍。
8.老天不会让你白干,尝试一定会有收获,是否即时支付不知道,可能一年、五年甚至十年。
9.做研究就是坐冷板凳。
10.沟通一定要有基础,否则别人会怀疑你说的话。
11.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还有谁相信你。
12.科研是什么:是你当下做得事情;是你有兴趣的事情;是你觉得有困难的事情;是你比较后发现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