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帮妈&胖小曾
3月9日晚10点左右,一名正在读五年级的小学生背着一书包游戏卡,走进了警察局的大门:“叔叔,我来自首”。
这名小学生姓赵,11岁的他非常喜欢玩卡片游戏, 将父母给的零花钱都用在了购买游戏卡片上,前后购买了大约四五百张。
他的妈妈发现这些卡片后,担心玩游戏上瘾会孩子的影响学习,“急中生智”,吓唬孩子购买游戏卡是违法行为,并让他到警察局自首。
不难想象,被妈妈恐吓的赵某是惊慌失措的,从家里到警察局的路上,赵某近乎是绝望的,所以,到了警察局后,赵某才会崩溃大哭。
对此,有网友表示,这孩子觉悟高,孺子可教。
也有网友评论,这位妈妈的行为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也透支了孩子对她的信任。
谈及“吓唬”孩子,李女士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在某视频网站上,有人打着“专业吓唬孩子二十年”的旗子,打扮成警察和医生的样子,录制视频吓唬孩子。
网上“护士”“警察”吓唬小孩视频流行惹争议 专家:要不得!_腾讯视频
“哪个小朋友半夜不睡觉,我就来你家抓你”
“没有好好吃饭的孩子,全部给我带到医院来”
“好好写作业,不然就给你打针”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吓唬孩子的视频大受家长追捧,甚至有家长不惜花重金定制吓唬自家孩子的视频。
“吓唬”式教育的背后,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但,同时也伤害了孩子的幼小心灵,降低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从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2.你的“吓唬”,孩子为什么会中招
国外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孩子的婶婶和妈妈对孩子说同样一句话:“如果你不认真读书,明年就不让你去上学了,去牧场打工。”
当婶婶对孩子说这句话时,孩子发出咯咯的笑声,一个劲地说不可能不可能。
而孩子妈妈说出这句话时,孩子则聋拉着脸,泪汪汪地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不要离开你,我会认真读书的.....
这则实验让我想起婆婆说过的一句话:你儿子很聪明,无论隔壁邻居怎么吓唬他,他都不为所动,但是,你说的每一句话,不论真假,他都会相信。
之前我还不相信有这么大的差别,直到看到这个实验,才幡然醒悟,原来不是孩子容易上当受骗,而是孩子选择无条件相信我们。
心理学家曾说:在孩子的认知中,妈妈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
在孩子的世界里,妈妈是自己的整个世界,所以,孩子相信妈妈说的每一句话,哪怕是用来“吓唬”他的话。
所有相信的背后,是孩子对我们沉甸甸的爱。
3.“吓唬”式教育,三大后遗症
作为父母,为了让孩子多吃点饭,早睡早起长个子,大多会采用“吓唬”的方式,殊不知,“吓唬”式教育的背后,暗藏着令人头疼的后遗症。
一不利于孩子正确认知世界
宁波一名4岁的女孩,因独自出门找妈妈而迷路。
陌生人韩女士看到小女孩后,与她交谈起来,短短几分钟,女孩便将父母名字、家庭情况等都告诉韩女士。
然而,看到民警之后,原本平静的女孩大哭不止,一个劲往韩女士身上贴,听到警察要带她回派出所找妈妈时哭得更厉害了。
原来,女孩的妈妈经常用“你不听话就让警察来抓你”吓唬她,导致女孩认为警察是来抓她的大坏蛋。
巴甫洛夫的实验表明: 在长期的刺激下,一个人反应往往能够不经大脑思考,以意识形态的先入为主对抗逻辑思辨。
如果父母习惯用“你不听话警察就来抓你,你不吃饭医生就拿针扎你”吓唬孩子,那么,孩子往往会形成错误的认知。走丢了,宁可跑向陌生人也不找警察,生病了,宁可不吃药或者在网上乱买药,也不愿意找医生。
二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
有段时间,老师打电话说孩子总在课堂上睡觉,让我尽量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
为了让孩子早点入睡,我对孩子说,大灰狼最喜欢晚上不睡觉的孩子,你再不睡觉,大灰狼就会爬进来把你吃掉。
这种方式的确在短时间内奏效了,却也让原本阳光活泼的孩子变得无比胆小,晚上一听到敲门声就要躲起来,大夏天,用被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甚至把头也伸进被窝里。
吓唬孩子时,我以为生活会岁月静好,熟料,当我望着不爱动,不再闹,甚至连《喜洋洋与大灰狼》动画片都不再看的儿子,才发现现实是大江奔流。
三孩子与父母产生隔阂
当孩子还小时,认为你说的什么都是对的,例如“不早点睡就长不高,吃多了零食会长虫子,这个玩具玩了会烂手......”
当孩子长大后发现,晚睡也能长到1.75米,吃了这么多零食都没有长虫子,玩了玩具没有烂手......父母子女之间就容易产生龃龉。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孩子小,偶尔吓唬孩子没关系,其实,孩子将你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底,如果发现你玩的是“放羊的小孩”的把戏,孩子就会将你的话作为“耳边风”,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3.孩子调皮捣蛋,父母该如何教育
当孩子调皮捣蛋时,我们应该如何教育?
一用鼓励代替“吓唬”,正确引导
请不要再用“你不听话就让警察来抓你”这类话语来逼迫孩子就范了,这样只会让孩子以为警察是坏人,甚至给人贩子可乘之机。
当孩子不愿意吃饭时,你可以说“我们比赛看谁吃的更快,获胜者可以去游乐园玩哦”。
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好习惯,远比“吓唬”孩子远离坏习惯更有效。
二把孩子当成小大人,耐心讲解问题
当孩子问,“我为什么要早点睡时”,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早点睡的好处,例如,早点睡才能长高变漂亮,上课才有精神。
甚至,我们可以用绘画本生动形象地告诉孩子,人体肝脏的排毒时间是晚上11点,在11点之前入睡身体才能倍儿棒,而且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大脑的自我修复。
当孩子听懂了道理,明白了做一件事的好处和坏处时,会自觉去做正确的事。
三多沟通,减少隔阂
孩子会将父母说的话记在心里,用在实践中,但也会在实践中发现父母说的未必是对的,因此,他们心里可能是委屈的,是失望的。
这时,父母应该温柔而又耐心地跟孩子解释差异造成的原因,甚至是承认自己的错误,疏解孩子心中的疑问,减少隔阂。
《小王子》有言:所有成年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只不过我们忘记了。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是从孩童啼哭时期走来,到现在为人父母。
人的成长是渐进式的,就犹如曾在孩童时代的我们,也不愿吃饭,不爱读书,整天跟父母斗法,但我们依旧长成了能上厅堂,能下厨房,还能驰骋职场的大人。
所以,请对孩子多一份包容和理解,多一份关心和爱意,当你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孩子时,你会发现,春暖花开,岁月静好。
本文转载自帮妈爱上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模范家长会分享最优秀的教育心得,最成功的育儿经验,让教育更轻松,让成长更美好,关注我们一起学做模范家长(ID:jingzhimima13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