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书店,实际上我想去的地方,是东湖公园。立春已经二十多天了,不知道东湖公园里的春天咋样了。
从新华书店往东,依次穿过青年路、通天街、虎山路,就到了东湖公园,财源街正对着东湖公园的西门。
西门是一个小广场,从前,夏天的晚上,这儿有一个广场舞队每天跳舞,不知道现在的晚上还跳不跳。
石阶上坐着一个老年女人,穿着干净,一双白色的运动鞋,身材匀称,只是后背驼了,她合着眼休息,今天天微阴,没有很好的太阳晒,这个地方,微微有些冷呢。
信步而行,随手而拍,我这次不是“游玩”,只能算是“经过”,因为东湖公园南门有个公交站,我从西门进公园,从南门出公园,坐上公交车就可以回家了。
东湖公园所谓的“门”,只是出口,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园,四周围没有墙。
湖水很干净,一点垃圾都没有,好像从来没有这样干净过,东风吹来,一圈一圈的觳纹,带来一丝丝的清冷。
水角,靠近堤岸的地方,有一丛枯黄的芦苇,枯黄里带着些光泽,没有“枯死”的那种感觉。


老去的芦苇这样优雅,不由让我想起那首荡气回肠的《在水一方》,以及它的来源处,《诗经》里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芦苇,没长穗时称之为“蒹”,初生时称之为“葭”,远古记载里的蒹葭,就这样站在我的眼前了。

有片腊梅树林,大约二十棵左右的样子,一位女子在拍腊梅花,很仔细地那种拍,大概是做视频用。她选的那树梅花,已经开得失去了灵气,不知为什么还选它,大概“罗卜白菜,各有所爱”,反正我是奔着盛开的那一树过去了。
盛开的这树很高,细节拍不好,可能因为这个她没过来吧,我边拍边想,单朵的梅花,我没有拍好。

往前走,有鸽舍,鸽子们正在自由活动,和四周围的整洁比起来,这里显得略微有些破败。
一直没有看到鱼,我感觉很奇怪,看到有两个小伙子在廊桥上,往水里抛什么,就走过去,走近才发现他们在喂鱼。这片水域鱼很多,这片水域也是夏天看荷花的地方。


你看岸边的柳树,直接看是看不出什么的,柳芽儿才出,还没有展开,那好看的颜色,是柳条儿的颜色,现在看“柳树”,颇有些“烟柳”的感觉。
听到“唱戏声”很久了,我往四周张望了好几次,都没有看到人,大概是有人在放CD。这时候“唱戏声”更响了,我顺着石阶爬上虎山路,往北看,有个女士正拿着话筒唱,有人在伴奏,远远的,我只看到一个男的拉着琴。唱的什么,拉的什么,我听不懂,只是觉得蛮好听。
我又走下台阶,沿路往公园南门走。这一路有一个军事题材的展览,竖着好多图片板,我没有细看。
南门广场上闲坐着几个人,有几个工人在修路面,几树高大的玉兰花含苞待放。
走下几个台阶,就是公交站了,从这里,我可以选择直达的车,泰山大街上的29,或者灵山大街上的38,这个我说了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