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1月26日 星期四 阴 毛毛雨

11月26日 星期四 阴 毛毛雨

作者: 陈述衣羊 | 来源:发表于2020-11-26 03:25 被阅读0次

    害怕拒绝,担心得罪人,只说明你不懂拒绝的方法

    原创 剽悍一只猫内容组 剽悍晨读 昨天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0年11月25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拥抱拒绝》。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的个人素质提升和励志教育专家理查德·范顿与作家安德儿·华兹所写。销售业绩如何超越世界上92%的销售员、拒绝与成为“拒绝者”两者截然不同、为何庆祝拒绝和庆祝成功同等重要、拒绝的五个层次及其突破方法、如何快速地穿越拒绝,继续前行,是每一个人需要修炼的内功。

    这次,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轻松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

    『为难的请求』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总有些小的请求让人为难。这些请求倒不是有多大,都是些类似帮忙叫个外卖、打印个文件、顺路带个东西等等这样的事情。你答应下来,可能会耽误自己的事情;不答应的话,又可能让对方难堪。

    遇到这种事情,其实你不用纠结。给你看一个场景,你就懂了。

    比如,有人问你:“你下楼的话,能帮我带个午餐吗?”

    如果真的很顺路,你也有时间和心情,答应下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可是,如果你不顺路,也不想给别人带东西,你还记得自己在类似情境下的反应吗?

    你当时应该是犹豫了一下,然后对方的状态就从“兴匆匆的”,变成了“淡定”。

    这时,他可能会比你先说话,“是不方便吗?”

    你随便接句话,这个请求就此中断。

    这种场景你应该时有遇到,不管你是作为请求者,还是被请求者。

    越是重复出现的事物,越是遵循着相同的底层逻辑。

    那么,这个场景背后是什么原理呢?

    『停顿一秒』

    如果仔细分析上面的案例,你会发现,让请求者态度转变的关键环节,是你“犹豫的那一下”。

    它被心理学家定义为“有效拒绝的一秒”。

    为什么只是停顿一秒,就能起到奇效呢?

    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社会学家杰斐逊从数量众多的交谈案例中发现,如果谁在交谈时,停顿超过一秒,就会给人“被拒绝”的感觉。

    这种“被拒绝”,会被解读为“不认可”“不想聊”和“不接受”。

    这种停顿用在请求时,尤为明显。因为,请求者一般都是兴匆匆地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

    所以,一旦对方表现出了犹豫或沉默,那么请求的人就会产生心理落差,改变自己的思维路径,朝完全相反的方向思考,觉得沉默代表了拒绝。

    另外,除了杰斐逊的研究外,有团队从大数据角度入手,研究了10种语言下的200多种回应方式,他们发现人们在听完询问后,回答“行”的平均速度往往比“不行”快3倍。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浸泡下,人们会下意识地把沉默一下、停顿一下、思考一下当成拒绝。

    『给拒绝搭桥 』

    从上述结论中,你可以看出来,人们不仅对被请求者的态度敏感,对他的回应速度也非常敏感。

    甚至在某些时候,即便你答应了,但是由于答应得慢了点,对方也会觉得你有点为难或者不太愿意。

    尤其是,你沉默的时间越长,对方会越觉得你为难,越会朝反方向思考,也就是:没时间就算了、不方便就下次吧等等。

    所以,用好这个心理机制,你就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拒绝者,既不让自己心累,也不让对方尴尬。

    当然在用法上,这种拒绝方法也比较简单。只需要你在回应别人的请求时,沉默、思考或者犹豫1秒以上。

    可能在一些人眼里,“一秒提示窗口”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发现。但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是对生活经验的深刻洞察。

    还是那句话,越是重复出现的事物,越是遵循着相同的底层逻辑。

    以大众行为的习惯为依据,站在底层逻辑上做事,你才能事半功倍。

    总结一下,如果你觉得拒绝很难开口,拒绝是一件很难的事,那说明你还不掌握拒绝的策略和方法。下次再拒绝别人的请求时,如果你不想做,也并非分内,试试停顿一秒,再开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拥抱拒绝》 [美] 理查德·范顿、安德儿·华兹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月26日 星期四 阴 毛毛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zo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