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泡沫后的日本经济

泡沫后的日本经济

作者: py15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09:45 被阅读0次

近日读辜朝明的《大衰退》,从微观主体(企业)信贷需求的角度解释日本失落的二十年,颇有启发。

统计数据

1998~2020 日本长期利率  1998~2020 日本GDP增长率  

平均来看日本过去二十年的利率水平维持在1%~2%的低位,而同时期平均的GDP增长率在2%偏下的区间。

失落的二十年

从宏观的角度看,低利率意味着居民的存款意愿降低(更多的消费),而企业的借款成本降低(投资意愿增强),二者叠加会促进经济增长。 同区间美国的数据,利率水平维持在3%~5%,GDP增长率平均在3%左右。 横向对比来看,日本以更低的利率却取得了较低的经济增长。

《大衰退》的解释

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由于股市与不动产市场的泡沫破灭之后,市场价格的崩溃,造成在泡沫期过渡扩张的企业资产大幅缩水,资产负债表失衡,负债严重超过资产,导致企业陷入技术性破产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自然会将企业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在停止借贷的同时,将企业能够利用的所有现金流都投入到债务偿还上,不遗余力地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企业这种"负债最小化"模式的大规模转变最终造成合成谬误,于是就会出现即便银行愿意继续发放贷款,也无法找到借贷方的异常现象。整体看来,商业机构停止将现金流进行再投资,企业也不再借用个人储蓄,这种总需求的萎缩最终导致经济陷入衰退。

作为对策,辜朝明先生认为政府需要大胆使用财政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复苏。因为此时的私营企业都在集中精力偿债,大量的公共支出也并不会导致无效的资源分配,因为没有被政府部门利用的资源最终也会被束之高阁,而对于资源分配来说,这才是最坏的结果。

合成谬误

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反之,在宏观上是对的东西,在微观上可能是十分错误的。这里指,对企业而言的最优选择(减少负债,缩减投资规模),在整体层面却导致投资总量偏低,不利于经济增长。

思考

辜先生从泡沫破灭后,企业的借贷意愿降低的角度解释日本经济近些年低增长的的原因,是很好的视角。但,窃以为一个经济体的现状往往是由各式各样的原因混合、交联、叠加的效应。比如:政治、经济、文化、世界发展格局等等。

借鉴

经济的增长应当切实建立在提供优良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之上。稻盛和夫在泡沫经济时代,坚持实业,而未从事房地产投机活动,在央视的采访中,他讲了这样一句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泡沫后的日本经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zr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