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

作者: 木木吖的小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2-08-24 14:55 被阅读0次

开元盛世。杨贵妃。安史之乱。

这三个词是大多数人在说到唐明皇李隆基时脑海里所浮现的。

而在这三个词所代表的事件里,最为大众所知的,怕是非他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了。

在网络上搜索有关李隆基的影视剧,基本都离不开杨玉环这个角色。所以,即便从小到大上过很多历史课,在谈及李隆基时,还时会将他想象成一个色令智昏的风流皇帝。尤其时想到杜牧那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又想到马伯庸在《长安的荔枝》里塑造的那个为了奔波劳碌的“荔枝使”李善德,不由得要痛骂几句这个皇帝才能泄愤。

但在读过这本《盛唐之子:唐玄宗的成败》(以后简称《盛唐之子》)之后,突然觉得自己大错特错。

我才明白那句:“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才能鉴今”这句话里的“史”的意义,也能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在看到一些不符历史史实的言论或文章时,会觉得是一种折磨。

《盛唐之子:唐玄宗的成败》是由阎守诚和吴宗国共同编著的,对于作者,我了解的并不多。但就两位都是历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来说,他们的作品绝对是相当严谨和由学术性的。文中引用的很多语句都有标明来处。

在这本书里,作者主要是围绕李隆基跌宕起伏的一生展开讲述,其中还揭示或还原了许多重大的史实,包括李隆基出生的背景,年少的成长环境,以及皇位的由来,之后所创造的“开元盛世”,也有后期国泰民安下的倦怠,轻信小人,贪恋温柔乡,以至后期发生的“安史之乱”。

这些在这《盛唐之子》里都有提到,并且作者用的语言是非常客观的,有基本史料记载为依据,有叙述,有剖析,亦有论断,深入浅出。读来趣味盎然。

公元685年,唐玄宗李隆基出生。他是武则天小儿子李旦的第三个儿子。

在他出生之际,他的父亲李旦正是大唐新帝睿宗。所以他一出生就是皇子,并且当时的唐王朝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代,国势强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照理说,他是一个赢在起跑线的王子。

但事与愿违,他的父亲睿宗上头还有一个强势的母亲:武则天。

虽然当时的皇帝是睿宗,但是他却一点权力也没有,就是武则天手上的傀儡皇帝,他也知道,如果想保护好自己和孩子,就得听太后的话,“甘心做一名无所作为的皇帝,不去干扰武则天的所作所为”。

后来武则天当政,李旦被降为皇嗣,他依旧是夹缝中求生存。而李隆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父亲的委曲求全,如履薄冰,祖母的独断专权,权谋手段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书里说:“李隆基政治上的早熟是和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分不开的。”

我们现在的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而对于李隆基而言,生在帝王家,见多了各种手段权谋,并且小命能不能保得住,全靠上头一个脸色,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有了比常人更多的忧虑和思考。

公元712年,李隆基在他28岁那年即位,是为玄宗。

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帝位之争往往是不太平的。

玄宗这个皇帝当得也很心累。为什么呢?

因为太平公主。

我们知道,睿宗和太平公主都是武则天的孩子,睿宗希望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太平公主却希望能够像她的母后一样,所以便从中百般阻挠。

所以在玄宗即位初期,他是并没有全部的皇帝实权的。

他的父皇通过三次放权,才让所有的权力归玄宗所有。

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其一,睿宗李旦看似无所作为,其实非常聪明,他懂得趋利避害,懂得规避风险和不必要的麻烦;其二,李隆基也是真的人物,能够“等”,对于权力和形式,有自己清晰的认知。

古往今来,多少人想要登上宝座,不就是为了那手握一切的快感和荣耀吗?玄宗坐上了那个位子,但是权力却被制约了,换做别人,有几人能忍受?

遇上杨玉环的时候,李隆基已经年逾50了,彼时的杨玉环才22岁,这两人之间差了整整30岁,怎么滴都算得上是忘年恋了。

很多人会觉得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是因为唐玄宗后期醉于杨贵妃的温柔乡,历来君王一旦沉迷美色以后,多是一蹶不振昏庸无能了。所以会有人说杨贵妃是红颜祸水。

我之前也这么认为。

但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认为作者对于历史上的杨贵妃并没有谴责的意思,反而充满了同情。

杨玉环是一心一意爱着唐明皇的,尽管两个人之间有很大的年龄悬殊。她并没有像封神榜里的“妲己”一样,魅惑君王。

在马嵬坡下,诸将领要求玄宗赐死杨玉环的时候,杨玉环也只是说:“今日之事,实所甘心,容礼佛。”

作者在书里对她的评价是:“她对政事从来没有什么过问,始终是把陪伴玄宗作为她唯一的职责和乐趣。现在,她又以自己38岁的生命,换取了玄宗的平安。”

看到这里,我真心的为这个女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她有什么错呢?

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关于唐玄宗在关于经济、吏治、政治上的一系列的英明举措,正是那些调整,才促成了后来“开元盛世”的盛况。

关于“用人”这一方面,对于现在的企业员工管理,都有很积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阅史览今(一)

    对于历史,由古至今都有许多名人提出著名的词句,例如“读史使人明智”“鉴古识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等等。 鉴...

  •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

    开元盛世。杨贵妃。安史之乱。 这三个词是大多数人在说到唐明皇李隆基时脑海里所浮现的。 而在这三个词所代表的事件里,...

  • 【原创】你知道吗?开发客户也要“拜码头”

    作者:外贸女匠(原创,转载请联系本人授权)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鉴以往可以知未来。 鉴古知今,说的是从过去的历史里面...

  • 美国看病能砍价,医药分家有肉吃

    读历史为什么?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今后未必不会再度发生;前人遇到过的机遇,今人也许一样可以遇...

  • 2021-07-20谈谈为何读历史

    为何读史?或曰:读史以明智;或曰:知古以鉴今。我说,此二者乃豹之一斑,鼎之一足!如此,读史还可为何?依我之见,读史...

  • 日本帝国崛起——开化和宽恕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读史使人明智,不过很多人还是不能坚持阅读历...

  • 我要开始读史啦

    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 对于刚开始读书的我来说,读史真的太难了,想我初中的历史课都是睡过来的,不是不想听,而是大...

  • 吾,读史之误区

    《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见“读史可以明智,鉴以往可...

  • 今天聊聊罪己诏

    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 今天聊聊罪己诏。 古之帝王,遇灾异频仍之年,或政权倾危之时,往往会下罪己诏,昭告天下,以...

  • 《西方教育文化史》读后感1

    学教育,为什么要读史? 读史,可以知过去,悟当下,明未来。 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鉴以往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co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