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篇

作者: 柒月雪洛 | 来源:发表于2020-06-03 15:56 被阅读0次

    走过了北京的很多风景区,穿越过荒无人烟的荒山野岭,翻越过荆棘遍野的山林,攀爬过垂直的悬崖,迷失过山里的树林,觉得自己的心在一点点的变强,以至于后来遇到什么危险的难走的山路,都能胜似闲庭散步。

    可能诚如以前一位老大哥说的我,见我第一次穿裙子爬山,玩没有路的探路路线,一点都不矫情,并且很吃苦耐劳。或许,我就是爱大自然的,并不觉得“辛苦为辛苦”,“艰难为艰难”,更不会在那里像个小女生那样去撒娇。

    大自然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若能以你的毅力攀爬过去,那么你便是大自然的宠儿,如果你畏首畏尾,取宠撒娇,那么大自然是不会让你得到你想要的所谓“翻山越岭只为你而来的欣喜”,更不会给你无尽的力量和毅力。

    这次南太行有一段极其危险之路:悬崖耸立,一边是靠着山的只有一米左右宽的石阶,一边是万丈深渊,不见深底,然后阶梯几乎直立;一段完全没有可以扶着的地方,两边都是悬崖,这就是号称南太行第一险梯的“鸡冠梯”。虽然第一次走,但是却一点都不害怕,真的是“胜似闲庭散步”。然而,有时候却因为细小的疏忽,差点命丧太行上。

    记忆如倾斜的月光,洒在我的脸上,于是我投影了很多很多,从开始到结束这次行程之旅。

    4月3日晚上,一行50人乘着大巴,从北京公主坟出发,一路驶向我们的目的地:河南新乡太行山。我白天还生着病,一夜的颠簸,可能因为就要从那个繁杂的城市系统中走出来回归简单、真诚的大自然的缘故吧,我的病竟然在第二天好了。

    一夜没怎么睡,大巴里人很多,空气很不好,时不时的到服务站车里的灯会开,再加上拥挤狭窄的空位,腿和身体诚如机器一样得不到自由的伸展,坐也不是,睡也不是。到了一处,夜里两三点,司机师傅竟然自己跑去睡了两三个小时的觉,留下停在路边大巴车里的我们。

    从车里此起彼伏的酣睡声中,我听得出大家很累很困,但仍然有很多人没有睡着,我就是其中一位。夜晚出行就是如此,多少次我回家都是站一夜或者坐一夜,那种夜晚不能寐的感觉真是再熟悉也不过了。

    车外很闷热,天阴沉沉的,车里更是闷。早上,到一处乡镇时,大巴和一辆私家车碰擦了,然后又是一阵的调解,时间在一点一滴地流逝,我们比预计的时间已经晚很多了。经过了一段又一段艰难的路,路过水坑,路过崎岖的山路,我对此次的行程所能带来的惊喜产生了怀疑。等到了地方之后,我更怀疑了。

    大巴停留的地方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村庄,没有商店,没有什么可以吃饭的地方。颠簸了十几个小时后的我很饿很累,因为前一晚我压根就没吃什么东西,也走的匆忙没有备干粮。

    我以为领队会安排我们吃饭,但没想到这一群50人从车上一被“放”出来时,领队就撒欢地一边呆着去了,不管我们了。后来看到有几个人进了一家农家院,然后才知道那里有吃的。这个农家院给我们提供的只有一碗面条,那种大锅煮的,8元一碗。

    然后,很多没吃饭的人一哄而上。看着人多,本想买点干粮,但是他家除了矿泉水之外,连方便面也找不到。于是,很无奈地加入到“抢食”队伍中。因为领队只给我们半个小时左右时间吃饭,还不准我们吃饱,说吃饱后爬不动山。于是大家都在那里排队。我看到店家拿起地上网袋里的蔬菜放到砧板上就切,然后呼啦啦一咕噜倒进去,貌似也没有洗。

    就这样,面条还是供不应求,最后只求得一碗面条,与一朋友分吃了。只怪自己没带干粮,否则也不会有这个窘境。这个窘境后来成了我们的艰难之“源”,因为没带一点吃的东西,后来体力消耗太大,那种心情简直和红军过草地、爬雪山一样,体力透支,一朋友告诉我,他连草根都吃了,好苦。

    先是走了一段乱石的山谷,紧接着就是攀爬上升。雾很大,群山都被雾包围着,只看见若隐若现的山体。群山被迎春花点缀,开满了整个世界,那其实是一种美。

    从一开始进山,就有不断的流水声,后来这个流水声便陪伴着我们接下来两天的穿越路线中,因为一路都是峡谷的河流,一路都是“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有时候是悬挂于天上的,有时候是立在我们脚下的万丈深渊中。

    达到称得上所谓的山顶后,我们走了一段平缓的路,这里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世外桃源,有清明明净的山树,有不愿意被红尘困扰的历史。脚步仍然在前行,只是在基本上没有进食的前提下,走的很累,完全靠着近一种意念在支撑着。又翻越了一座高山,然后见到了一个带有“云”字的山村。

    不多的几户住家,一个山里人却能耐心为我们解答我们各种问题,包括前面过去了几拨人,路过的都是哪个省份的“驴友”等。  

    我用饥饿的双眼寻找着可能有食物的商店,但是没有。不得不前行,带着疲惫的身躯,我不可能放弃,因为我没有“放弃”这一说。继续前进,经过一群在晒着太阳聊天的村里人,感觉是那样的淳朴和自然以及纯真,这是一种悠然的自在。

    夹杂着不同颜色的山羊在那里啃着它们爱吃的食物。一片的黄草,没有绿的山体,就这样,走着歇着。到了最关键的鸡冠梯,这就是我差点命丧太行的地方。

    此处虽然艰险,但对我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但是在攀爬的过程中,却差点被一块落下的石块砸中,跌落悬崖。在行走之三分之一的地方,为了等一朋友,就在直立的没有阶梯的大石块前立着,谁知上面攀爬的人没踩好,将一个松动的石头踩下去了。

    那一刹那,我只看见似一个登山杖的东西朝着我的脸部飞奔下来。那一刻,生死都仿佛不存在了,我没有了任何感觉。觉得这一刻,那种感觉像是没有了我的存在,我以为会怎样或者不会怎样。

    没等我反应过来,那个跌落的东西便“嗖”地从我身边飞过,落下去了。因为大雾,下面还有在攀爬的人,索性没有伤到人。真是躲过一劫!后来,上面的队友关心地问我,那块大石没砸着你吧,是不是被吓坏了。

    我此时才意识到,那落下的物体竟然是一块石头,为什么我会很强地意识那是一根拐杖呢?

    答案不可而知。只知道那一刹那,仿佛有一股力量将那个落下的物体从我身边推开似的,或者直接将它拿着跳过我的身体似的,我都没有感觉到它从我身边经过。

    当很多人都在抱怨着这段极其危险的天梯,并埋怨着自己为什么这么傻来这里是来白白送命时,我内心很是平静,从未有过的平静,不知道缘何而起,缘何而留恋这段险路。

    后来,经过一个很小的山神庙处,一好心夫妇给了我们四个面包,我吃了两个,才感觉缓过神来。已经爬了近五六个小时,没有进食一丁点食物,肚子早已没有了饥饿感,只是疲惫和虚脱,因为前一天晚上一夜没怎么睡,又没怎么吃,早上也没吃早饭,只有下车后可怜的一丁点面条和面汤,后来随着爬山早消耗完了。

    终于到了山顶,风很大,山顶上的松树大部分被前几天的暴雨和狂风所折断了,甚是可惜和心痛。山顶上还有很多冰雪。但是景色很好,看到了云海,还有头顶上的蓝天白云。而在山下,我们所看到仅是雾蒙蒙的阴沉天。

    原来“柳暗花明”的感觉是如此之好,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山巅之上,我为我,我为我自己的灵魂和尊严,我为我的一切都回归融合到天地而舒心。那是一种心灵的仙境与沉默,是一种久久不能语的更无语言说的喜悦与感动。

    就那样停留着,停留着,想起王维的“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了。

    一切都是命运的波澜,有时候一同与这频率共振着,会让我们有时候很痛苦,非得有一颗超脱的心,才能在事事皆非中看清楚自己,知道有那么一种宁静和“万法皆空”的领悟。就像刘辰翁所评的那样,“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为淡易”。

    看得见的夕阳闪耀在我们面前,很大,我们朝着它的方向,依循着山路而下。最后到了景区的公路上,有农家车拉着我们去他家住宿。就这样,匆匆结束这一天的跳票翻越野山至十字岭景区的惊险刺激之旅。

    接着,我们搭着车从河南跨界至山西,在山西一个村子——锡崖沟落脚。因为这里刚下过暴雨,刮过大风,全村都没电了。后来,店家说,他们正从别处拉发电机过来,晚上就独他一家有电。

    其实我觉得有电没电没区别,因为从小就习惯了没有电的生活。等了很长时间后,发电机终于运送来了,然后经过一阵捣鼓之后,来电了。在饥饿和寒冷中度过了一天的我们,坐等着店家开饭。

    因为有一拨人在十字岭山顶走岔路了,歇到另一个村子了,又有一部分人在山上安营扎寨,所以,住在锡崖沟的人并不多。领队让我们组成了两桌,然后每桌差不多十个菜。每道菜一上来就被大家一扫而光,大家边聊着边一边在长途跋涉后享受着填饱身体和灵魂的幸福感,那种集体的其乐融融感觉很是美好。

    我们的住宿是20元一位,山里很冷,被子也很薄,也没有充足的开水。店家只是在屋外支了一个用柴火烧的大锅,用那个烧水,开水可谓是供不应求,能喝到开水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用开水暖脚了。

    我当时手脚很冷很冷,店家的热水器是太阳能的(这两天暴雨)根本没有热水,只能用冰冷的凉水冲冲脚,然后用冰冷的凉水刷刷牙,洗洗脸。

    这一夜,很是累。盖着薄被子,蜷缩着,然后竟也沉沉地睡去了。这一夜,山里的月亮很大很大,很亮很亮,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一夜,我觉得人生倘若是一成不变的常规和枯燥烦闷的生活,像机器人,还不如死去。无论生命在什么时候凋零,所走的路无怨无悔就好。年轻,就应该学会跟随自己的灵魂,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哪怕这条路上有千万人阻拦你,有千辛万险,走下去就好。

    那晚,我看到那么美的月光后,沉沉地睡去了,这是一种甜美的回忆。那种轻微的触觉,就像我在月光的沐浴中而睡去,亦或者那晚,月亮来到我的梦里了。如今想起,我想那晚,我的灵魂亦是月亮的灵魂,我分不清是在大自然的月色中慢慢闭上我疲惫的双眼,还是月亮就在我的身边陪我一起入睡。

    第二天,很早就醒了。因为领队前晚也没告诉我们,明早什么时候吃早饭,什么时候起床,会不会挨门挨户地敲每一个人的门。因为很怕领队自己带着一些熟知的人先开启第二天的行程,所以,我就很主动地以我的户外经验判断什么时候起床。

    这还是第一次,领队给了我们太大太大的“自由权”,自由到我们很害怕领队会开溜,然后留下我们在这个陌生的深山老林中。因为这个领队并不像我以前遇到的领队,他们都特别负责,什么时间该干嘛都特别的按计划,而且会很注重保护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而这个领队很多时候是分散式管理我们的这个庞大的队伍,更多的时候,就是“撒沙”,甚至找不到人。

    这个管理制度让我很容易想到团队的管理,也让我对户外团队管理有了很深的思考。

    虽然,这一次出行因为领队缘故不是特别顺利,甚至还差点饿死,被落下的石块砸中,但还是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如果没有这一次,我可能就一直会在“领队”的照顾下出现一种依赖思维,就更多地不会成长,不会发挥我的主动性,不会更多地适应户外应急情况等。

    所以,就在很多人埋怨领队不是个好领队,各种言辞抱怨时,我反而很平静,更多地在思考。

    还好,我起床时,发现领队还在那里,我舒了一口气。我望望了天空,发现没有我所想的那样艳阳高照,反而是阴云密布,而且地面很潮湿,原来是夜里悄悄下起了雨。我也不知道太行如此的爱变,翻云覆雨,连同我的月亮一同欺骗了我。不过,无论怎样,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便好,无所谓在这变幻的天气中去消耗自己的精力。

    空气很清新,让我总是很容易想起愚公移山。不知道为什么,从我踏上太行山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这里有着一种我说上来的东西,那是一种传说?一种力量?不知道。总之,我觉得很神奇,仿佛总是围绕着我散开来散开去。

    我们住的地方是这次的大本营,早上一大早起床时我就看到昨天露宿在山顶的帐篷户以及走岔了去别处住宿的人都赶到这里了。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领队就喊着吃早饭了。我一时着急了,因为我头也没梳(梳子我忘记带了,在没有梳子的日子里,对于长头发的我来说是一种折磨。还好,我用我的办法解决了,那就是编辫子,或者是扎低头发),脸也没洗,牙也没刷,不知道该怎么办。

    朋友说,还梳什么头,洗什么脸,刷什么牙,再不去吃早饭,你就没得吃了。确实如此,对于我们这一帮驴友来说,那吃饭都是基本靠“抢”的,谁手慢那就只有挨饿的份。

    因为店家似乎就一个阿姨在做饭,又是那种农村里的不太大的锅,所以,店家每次只能端上他们力所能及所能做的食物,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太少了。如果这一次被抢完,那么那就等很长时间才能吃到东西。

    不过,这家客栈烧的菜很好吃,而且早饭也挺丰富的,不仅有稀饭,还有花卷以及四盘凉菜加炒菜,每一道菜的味道都特别棒,感觉比北京的一些饭店做的还好吃。

    吃过早饭之后,50个人就在老乡的带领下,穿越去王莽岭景区,然后再由王莽岭去看我们都特别想看的挂壁公路。这个老乡就是我们住的客栈的主人,五六十岁,人很瘦但很康健有力,人也特别好,很热情,愿意免费为我们带路穿越高山。后来接触这里的人,发现这个村子的人都很憨厚,很淳朴。

    在路上,我们和老乡聊了很多,聊了村子的历史变化,聊了这里交通方式的变化,聊了这里教育方式的变化,聊了他的家庭,聊了他的人生。他告诉我们,年轻时,他去县城,差不多要走到三四天的山路,需要翻越我们昨天走的很危险的鸡冠梯。

    现在村子里的老人差不多都能翻山越岭,而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是那种很娇弱的,出门就是车子,更别说走山路了。还有,这里五一过后,每天都会有人来这里爬山,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人都有,尤其上海的很多。

    走了很长一段的公路后,在一段拐弯的公路上有一条通向山上的路,老人告诉我们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就到了。我以为老人不再带领我们,但没想到他说,接下来的路我还会带着你们走的。

    这让我很惊讶,也很感动。接下来,我们脱离了平坦而又好走的盘山公路,又进入了山区。起先又是一小段的乱石,后来逐渐爬升,山仿佛笔直地站立在我们面前,我们的路也变得越来越接近90度。

    中间休息的时候,我主动给了老人一瓶水,觉得老人如此这样带我们这群外地来的驴友,很是过意不去。老乡再三推辞,还是接受了我们的水。

    又费了一番精力后,终于登上山顶,山顶之上是一条很平坦的小路。我一路狂奔,尽管底下是万丈深渊,但是那种自由的感觉很好。在我们头上是一座座山峰,很多山都是水山,之所说水山,是因为山体上都是水,就像下雨一样,在我经过它们的时候。

    太行山很多的山,都很潮湿,且蕴含着很多的水,有的山体几乎全部是水侵蚀的痕迹,有的流淌着一股股的水流,很是美丽。在两山之间的路口,老乡告诉我们了上王莽岭的路线,说沿着那条路在往上爬几百米就到景区了,剩下的路,他不能陪我们爬了。就这样,在万分感谢老乡后,我们出发了

    又是爬升,然后在看得见景区的围栏的缺口时,我们欢呼了,终于穿越迂回到景区了。在一处高处大家合影留念后,紧接着去了最高处。那里有观日台,有模型样子的小太行,有商店,有走廊。

    在那里逗留了很长时间后,我们又继续赶路。不过,在这里,差一点和队伍失散了,在我们的眼皮底下,领队带着几个人一眨眼就消失了,去逛他们的风景了。我们疯狂地跟着另一个队伍去了,后来一看不对劲,才发现跟错了队,赶紧回原处。

    上天还是怜悯我们的,幸亏让我们又找到了领队,那一刻吓死了,生怕自己又被丢弃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和队伍走到一处宽阔的地方后,大家便不再继续前行,决定吃午饭。还好这次聪明,从村子很不齐全的姑且称得上商店的地方“扫荡”了一些东西,好几个大饼(不过不是我的菜,不喜欢吃面食),中午时分总算不用像昨天那样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感觉自己好委屈,好可怜了。

    吃得饱饱的,然后领队让我们走到景区的停车场,会有车子过来接我们去挂壁公路。

    我以为我们会自己可以走到挂壁公路,但是当地人不愿意让我们走着过去,因为那里只允许景区的车走,游客貌似不让走,而且那里时常会有落石滚下,也很危险。50人挤在六辆面包车里,然后一路向山下行使。在没有看到挂壁公路时,我们很焦急,害怕此次会看不到。

    但是,最终还是看到了。那一刻很惊喜,也能兴奋,尤其当车子愿意停下允许我们走一小段时,我们都对着对面的挂壁公路惊呼。

    这果然是一段神奇的路,我顿时感叹人的伟大!

    虽然只有一小段的行程,但足以让我们领略到这鬼斧神工的伟大之举,真真是不能用词语来形容,我的脑子里此时就停留那个画面。用一句话最能概括我此时语竭词穷的窘境,那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飞天倚绝壁,其飞跃的身姿宛若蛟龙,又飘若惊鸿,在山半腰上尽显它曼妙的舞姿,那么刚硬的山石对它来说柔若软泥,可以随心随性地变幻模样。长叹世人怨多艰,不如神凿见挂壁。纵有千番蜀道难,终将天堑变通途。

    说到这里,不免感叹了一下。

    从挂壁公路下来的,我们又回到了原来住的客栈,已是下午两点多。店家为我们准备了午饭,这个午饭是面条。大家应该想象的到,这次吃饭和前几次一样,也都是哄抢吃食的,一盆盆的面条和打卤汤刚端上来就被大家抢完,我这次只吃了一碗面,因为不是很饿,原先在山上已经吃过了,才不到三个小时。

    吃完饭,领队分派了接下来的行程,一部分人可以坐车去下一个目的地——西莲村,另一部分人可以跟着他穿越野生大峡谷,然后走至西莲村。我选择了后者,原因在于我从来都是不是一个出去玩会图舒服的人,我总是愿意去探险最好玩的东西,去走更多的路。

    另一个原因是,领队告诉我们,这个峡谷基本上是平坦的,有一部分不到10米的上升,峡谷风景很好。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走峡谷的心。

    分好队伍后,领队让我们先走,他在后面和店家还有些事情要谈,谈完了就来。我就跟着一些有经验的驴友先走了。果然是惊喜重重,景色甚好,刚走没一点点就看到飞天瀑布,壮阔的山谷。原来我们所住的地方在峡谷和瀑布之上。我不禁感叹太行之险,太行之美!

    沿着狭窄的路径,我们从瀑布的顶端一直下到谷底,这一路,我们和瀑布同在,观摩了它娇长却又雄厚的身姿。一曲三折,瀑布也和我们玩起了做迷藏。在谷底穿越实在是一件赏心悦目之事。

    尽管都是巨石,但两旁是不是变化的景色,让你感到这是在一个风云飞动的另一个大自然,有上山顶的修长的天梯,有年代久远的看似很神秘的房子,有放羊的牧羊人,还有时不时就出现在你面前的“银河瀑布”,那种似幻似真的水流,那种渐行渐远的梦,那种虚实之间的记忆就这样被这些景色给收入囊中。

    太行山的山石很美,是那种五彩斑斓的层层色彩。这次时令出行,给我们的不仅有青黄交错的山色,还有那刚下过雨的夹杂着泥石流和断路的曲折山路。其中,我们穿越的一段就是在泥石流上行走的,一踩一软,有些害怕会陷进去,但所幸没有。

    因为没有领队,我们一行人凭的都是以往的探路经验,尤其是那些带着手台的年龄比较大的驴友,他们户外经验比我这个算是初出茅庐(虽然我体力好,但是户外探路我还是新手,也没有户外技术)的新手强得多了。

    他们会时不时和领队进行手台通话,然后领队咕噜一会,在我还没怎么明白的时候,他们就断定是这么走,一路上都是这么过来的。

    好玩的是,我们一路上都是在不停地穿越峡谷的河流,一会儿从河流的这边跳到那边,一会儿从河流的那边跳到这边,这样穿来穿去不知道穿了多少回,有时候还需要跨越水流。

    我的鞋子在一次跨越中湿了,但那时候天色已晚,谁又顾得上这些呢。何况在驴友面前,再大的事情都是小事,必须要能适应各种艰难的环境和条件。

    行程的前半段,因为领队告诉我们大概三个小时就能达到目的地,那时候天正好黑,所以,我们基本上是游山玩水。一路上你拍我,我拍你,在瀑布下面,还时不时仰望几下,然后在景色好的地方停留赏玩。

    但随着进程的继续,带路的驴友发现,事实并不如领队所说的那样,一路上我们不停的爬升下降,然后还需要穿越陡峭的树林区,在探路和行走间,我们发现时间并不像领队所说的那样宽裕,天很快就要黑了。

    天黑,对于一群户外驴友来说意味着探路将会变得非常艰难,因为你不知道在突然断路的情况下该走哪里,因为眼睛此时来说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光亮变得非常微弱。

    于是,大家一致决定加快脚步,我是紧紧跟着最前面一队的人。其实,我们这个下峡谷的队伍大概20多人,中途因为行走速度问题,整个队伍分成了好几段,而我在最前面。

    待到行走到二分之一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然成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孤立状态,前提是如果我不紧紧跟着前队的话。

    于是,我也是连走带跑,在那么疲惫的状态下,此时所有的潜力都被激发出来了,后劲爆发力十足,一点也不感觉到累。后来,走着走着,终于看到羊群了,大家感觉有了希望。

    在这条幽长的峡谷里,大家已然没有耐心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出路,才能看到村子,而有着生命气息的羊群则代表着,这里离村子肯定不远。此时的羊群已经要回巢了,我看得见它们依次排列着队伍,井然有序地慢慢悠悠地走回圈里,我顿时感到一种可敬,更多地是很新奇。

    另外,我还看到一个山洞,被隔成上下左右几个区域,然后小羊们就那样一个个站立在自己的区域里,井然有序,就像被陈列的货物架,这又让感到惊奇。总之,十万个为什么“噌噌”冒上我的脑中。

    继续前行,看见一辆摩托车,大家欣喜若狂,断定这是老乡放羊骑行的车子,而且有摩托车意味着前面将是一条相对来说平坦的路,再也不用在乱石中穿来穿去了。

    判断的没错,根据老乡的指示,我们很快便走到了一条平坦的土路上,而且知道,我们离八里沟景区还有6公里路。此时,天已经差不多黑了,不过心里已经不再害怕,因为目标就在眼前。

    一路上大家飞一般的速度,当看到一亮处亮光时,大家欣喜若狂,感觉像被拯救了似的。在大峡谷里走个四五个小时后,那种荒山无人,不知道夜里会在哪里落脚的心情实在不好受。

    所以,大家才会如此兴奋,感到希望的来临。果然,那灯光处是一处景区旅游敞篷车停车场,但却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地,不是我们夜晚住宿的地方,我们住的地方离这里还有六七公里,然后还需要翻越一座高山,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只知道,驴友们和停在景区开面包车的人商量好了后,一人10元,负责把我们拉到另一个地方。本来以为只有两三公里,可是车子开了好久,后来听说有六七公里。到了另一个地方后,我才知道前面的那个是八里沟风景区,我们所到的是九莲山风景区。

    下车后,大家继续往上走,到了一近乎笔直的阶梯时,大家看到路旁的大展板上写着999层石阶。那时候对于都筋疲力尽的大家来说,都畏惧了,不想再爬了,于是考虑坐观光电梯(也就是笔直地矗立在绝壁处的电梯,垂直高度160米)。但是已经很晚了,工作人员下班了,于是有人说打展板上的电话,有人试着到下面的小卖部看看有没有工作人员。

    总之,那会儿大家的意见特别杂。后来又见从山上下来的三个驴友,大家就像小马过河那样,听了他们的一通话语(爬上山估计得半个多小时,然后还得走一个多小时才到西莲村),后又商量一通,决定不按照领队指定的路线,而是返回八里沟景区,在那里住宿。

    接下来,就是一阵等车。在等车的过程中,后一拨在峡谷里穿越的驴友这才赶过来,此时在争论中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此时已经晚上8点多了。听他们说,他们后面还有人此时在峡谷里走,领队在收尾。

    这一拨下来的人中,有一个我们都很敬佩的女子,她背着一个三岁的小孩和我们一样翻山越岭,包括昨天最危险的鸡冠梯,和她同行的还有她的丈夫。他们都是户外高手,令我们每一个人深为敬佩,尤其是他那个背着小孩的妻子。听他们说,他给他们的孩子取了个小名还大名叫狼塔。

    之所以取名狼塔,是因为那年他们准备去爬狼塔,结果那年她怀孕了,没有去成,甚为遗憾,所以给孩子取名狼塔。听了后,感觉莫名其妙的感动,或许这就是做为驴友夫妻之间的情吧。

    这位从车上下来背着孩子的夫妇坚决要按领队的路线走,要爬山,不去八里沟住宿。我想着难道我还不如一个背着孩子的母亲吗,我还不如一个愿意和他们的父母在外面风餐露宿,翻山越岭,不怕艰险的三岁孩子吗?

    为着这份敬佩,我决定不和他们去八里沟了,决定和这一对夫妻还有另外两个女子一起爬山,爬那999层石梯。

    夜晚的八里沟景区异常寂静,时不时有一两个从山上下来的驴友。我发现原来在白天之外还有另一个黑夜世界,这个世界是属于驴友的,不管多晚,你都能看到他们的身躯。我们一路慢慢悠悠地爬着山,大家都围绕那个淘气的小孩子说说笑笑。这个阶梯是沿山凿开的,镶嵌在山体里。

    小孩子一路上总念叨坏爸爸,然后又说,爸爸最有安全感。整个爬山气氛很是融洽,很是愉快。不一会儿,我们就爬上山顶了,感觉特别轻松,没有那999层的恐惧感,而是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

    虽然如此轻松,但我的心中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神圣感,大概是因为我们所登的山顶之上,有着非常神秘的寺庙吧。又或许是,那是一种曾经丢失的记忆:群山朦胧,雾霭沉沉,山下是深不见底的被云雾所包围的境地,不见流水却听得见潺潺的流水声,清脆缓慢,有几个可以真诚相待的不分年龄的“友人”,能在深山之中相互唱和,讲述自己奇妙的经历,相遇最质朴、最神秘的大自然,最初的灵魂。

    那种感觉,心里很是清澈,无所畏惧,就像一种无我的自由,一种大道至简的酣畅淋漓,一种圣洁,一种万物归一的寂静和澄净。

    上山顶之后,我们没走一会,就看到一片灯火通亮的村子,就像在雪域高原上突然遇到神迹一样,那种感觉是一种圣域。

    再走近一点,看到很多年轻人在篝火旁围城一圈,不停地说说笑笑,觉得那才是年轻、释放自我的活力。确实如我所预感的那样,这是个信仰虔诚的地方,一路上都是祈福带,整个村子弥漫的是一股淡淡的寺庙中烧的那种香味。原来就听人说,这整个上面的村子就有多寺庙,因为这里有一个很出名的西莲寺。

    当然,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吃饭睡觉成了头等大事,此时已经是夜里9点多了。在一番折腾后,终于住下了,然后匆匆吃了晚饭,米饭似乎是馊的,不好吃。

    30元一晚的住宿,隔板房,房间里不知道是一股鞋子的臭味还是一股浓浓的烧香味,总之特别不好闻,又加上可以听得见的隔壁的酣睡声,还有只要一有响动就会亮正好透过我床头小窗户的楼道灯光,所以,一整夜都没怎么深睡。

    第三天,定了闹钟,起来时,昨晚和我们一起来的三人住一屋的那一对夫妻还有他的同学,也起来了。我的原则是紧跟着他们后面,因为领队早已经没影没踪,我也不知道第三天的行程怎么走,怎么和大队人马汇合,因为此时50人的队伍已经分散成游击队伍了,这一小块,那一小块。

    大家非常热心,对我们也非常好,那种感觉就像熟知的朋友,大家丝毫没有初次见面的陌生,可能因为是驴友的缘故吧。

    早饭简单地吃了稀饭和一个鸡蛋,并不像昨天早上那么丰盛,好吃。吃完早饭后,我跑出去呆呆地望着客栈前的一条河流,不禁又心生感概,落花流水无可奈何,春色三分,二分尘土,虽有暖鸭戏水,可挡不住多愁善感的心。想了很多,却无一句的话可以说。

    本来想早上早点起,可以在村子里逛逛,顺便看看传说中的寺院遍布的大气之境,但时间没来得及,就这样匆匆与西莲村告别。

    4月6日太行山的天和北京4月12日的天一样,狂风、寒冷,但多了一份阴沉,之前的两天虽然都有雾,但是不冷,有点暖和。一夜之间,似乎万物凋零,没穿什么厚衣服的我冻得直打哆嗦。

    但是我却为自己的这种畏寒情结所惭愧,因为在下山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人不畏狂风和寒冷依然以虔诚的心翻山越岭,攀爬999层阶梯来到我们住的地方朝拜。那种热情和信仰,让我自愧不如,尤其到山下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大爷,在没有一个家人陪伴的情况下依旧前来朝拜,更是无地自容。

    我和老大爷聊了一会,得知他想要爬那999层石梯,我很心疼地说,您做观光电梯上去吧,后来过来一热心人也劝他坐观光电梯上去。但是后面我不知道他到底是爬上去的还是乘电梯上去的,只知道我们走的时候,老大爷含糊地答应着,“恩恩,我坐电梯。”

    因为上午集合时间在10点,到九莲山景区门口已经快9点了,为了守时,我们决定坐车,怕沿着六七公里的山路走完后误了时间。而那些前天没有和我们一起穿越峡谷的驴友们,则选择了走十几里路的山路。总之,我们的原则是不愿意耽误大家时间让大家等我们,但我们却愿意等大家。

    车到了我们前晚那个停着敞篷旅游车的地方,我们下车走到八里沟风景区售票门口。一路上慢慢悠悠,还能听见公鸡打鸣的声音,然后就有了我在上篇所说的,突然一个声音叫住了我。

    “紫竹林”,“紫竹林”,我回神一看,原来发现是认识的驴友,如我父亲一样的年纪。大家互相寒暄一通,然后感觉甚是缘分,他和他妻子是跟随另一个150人的队伍来的,攀爬的路线也不一样。他们是自驾游来的,把车停在了辉县。

    告别后,我们又在停车场等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然后呼啦看着大家“噌噌”的从四面八方冒出来了,其中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抱怨说,他们昨晚跟随领队穿越大峡谷,夜里10点才走出来的。我心中暗自窃喜了一番,幸亏自己跟对队伍,然后速度够快,否则免不了要多吃些苦。

    十点半左右,我们依次上了返京的大巴,然后车一路北上,一路也很顺利,到京时也没有堵车。

    到建国门附近,司机放了我下来,我回到宿舍时已经夜里10点多了,

    三天的行程结束了,夜里我沉沉的睡去,很累!

    写于2015年4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行山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db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