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忘忧社
生死之“变”

生死之“变”

作者: 三月春雪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17:41 被阅读9次

不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却第一次看见一个1米75的大活人变成一堆白骨和颗粒状。

下午四点“入殓”,大爷的四个儿女和至亲在他人指挥下,完成大爷的“入殓”。大哥怀抱红布包裹的骨灰,众人按习俗依次将黄纸,棉絮,石子,摆放进石棺中。自古以来的丧葬习俗不近相同,随时代而变。上古时代的墓葬中发现玉器陶器等随葬品,而今虽然简化,但仍然象征性地放入石子等随葬品。由于骨灰洒落无序,需长子将头骨和腿骨按头朝南方向大体摆放,再由儿女将一细线和麻线放置两侧,并口中说,自己摆一摆,定好位。有人喊到,至亲们都看看正不正,然后盖上布单,右边贴上布条状的花形,最后盖棺,用胶带缠好,当小锤在石棺上面敲击三下,表示盖棺定论,孝子们开始烧纸钱大哭。

纸钱烟火弥漫,透过火光,我看到世间万物离不开一个“变”字,一个怀孕的女人,一分为二,变成两个,甚至三个;一个活生生的人,会说话会生气,转眼变成一堆毫无生机的灰尘。

时间,是这场生死变化的主导。

时间,也将世界在虚无和现实中随时切换。已经发生的,存在过吗?好像真的有,又好像没有,是一场虚无;眼下发生的,是真切的现实。转而又虚空。

认识了这种变化,现在的你我他,过不多久,就不再是你认识的你我他。 生死之“变”

相关文章

  • 生死之“变”

    不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却第一次看见一个1米75的大活人变成一堆白骨和颗粒状。 下午四点“入殓”,大爷的四个儿女...

  • 读书笔记042 虞云国《南宋行暮》

    朝代兴衰,如人之生死,少有遽变。所谓遽变者,不过没看到内在肌理之衰减之兆而已。 蔡桓公病在腠理,以为无疾,不以为意...

  • 一点感受

    “夫大乘之悟,本不近舍生死,远更求也。斯在生死事中,即用其为实悟矣。苟在其事,而变其实为悟始者,岂非佛之萌芽起于生...

  • 生不如死 死胜于生 生死生死 死生死生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生之痛 死之痛 生死之痛 ...

  • 人生其二:自修心性也

    情感,生之特有,死之所缺,无生死物之不能发与受。 草木皆有感,虫兽亦有情,何况人乎? 人之情感,殊而杂,腻而美,变...

  • 十二长生一

    一、缘起 生死无常,笔者要谈的话题缘起于生死,而【易】的道理在于变机,遇到一定的机遇而变才是【易】。最简单的就是生...

  • 看图诗~题图

    题图幼犬营门待人归,怎奈初阳变余晖!生死离别太无奈,唯愿世间春常在! 题图幼犬营门待人归,怎奈初阳变余晖!生死离别...

  • 【光与影】狗尾巴草

    人生之前死之后都是无尽的黑暗,生死之间有光明普照,无常乃常,变即不变,唯有生命之文明,才是宇宙中的精灵,活在当下,...

  • 之生死③

    知丑恶 据善而不语 生命 对错 荣辱 从失败中来 既体验 何必制造苦恼 好的结果 坏的结果 最终结局都一样 不以成...

  • 《生命》

    生命藏两门, 生死本同门; 若身临绝境, 死门变生门。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死之“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ex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