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雕像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这是青年时代毛泽东给友人写信所提到的;
“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这是学者梁启超对他的评价。
曾文正者名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文正。
湖南湘乡府人,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文学家。一生著述颇多,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是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宗师, “其著作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语),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曾文正公非常注重修身,人格修炼对他事业很有帮助。为了修身,曾文正公为自己订立了著名的修身十二条功课,其中最主要的有五个字,即“诚、敬、静、谨、恒”。
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人非圣贤,有了坚定的修身信条,怎么才能保证一以贯之呢?曾文正公还有决绝的鞭策手段,那就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时刻反省,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
没有谁去要求他、苛责他,可出于修身养性、自我锻铸的内在生命自觉,他为自己订立了一系列必须遵循的规矩,严格施行,将这些良好的人生习惯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曾文正公自认不是圣人,“择善而固执之”便是他秉持的修身信念。他的精神核心可用一个“诚”字予以概括,诚心、诚敬、诚恳、诚笃、诚朴、诚实、诚挚,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不做苟且之事。
曾文正公与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难得的是,他总是能严格要求自己,克制内心私欲,把不足的一面都被他在修身养性的功课中以坚韧的毅力一一克服。
他平素有抽水烟的习惯,烟瘾极大,后来意识到吸烟的危害,便开始戒烟。可戒烟的痛苦令他万般难受,戒烟中期时有反复,最后痛下决心,经历三次戒烟,终获成功。
关于毅力还有一个留给后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队伍从衡阳刚拉出来不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在写给朝廷的奏折中如实供述,称“屡战屡败”,后来经过反复推敲改为“屡败屡战”。四字仍在,但位置一经调整,那种不服输、不气馁的毅力坚韧气魄顿时跃然纸上,
许多人认为修身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人格修炼是空虚的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文正公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文正公的成功,除了他本人人格、学识、能力产生重要作用以外,还在于他的幕府盛况空前,人才济济,与幕僚们对其辅佐扶持密切相关。他靠人格的魅力成为卓越的领袖。
有极高的威望,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他的麾下,幕僚多达三四百人,当时第一流人才都是出自他手下。
野史记载,许多新科进士不愿意履朝廷之任而愿意进入两江总督的幕府,曾文正公的一个手令就可以使他们千里趋之。
1872年2月的一天,一个平常的午后,回任两江总督曾文正公饭后至署内西花园散步,突感脚麻,一个踉跄,身子向一旁歪斜。仅三刻后就与世长辞,走完了他61岁的人生旅程。
曾文正公的离世,象征着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的消失。或许“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幅对联能够很好地诠释了如曾文正公“完人”般修为的那种人生境界。
曾文正公雕像
作者:方远(云中绿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