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丽丝的身上,折射出很多问题,家庭、情感、心理、伦理等……
首先她的出现是一位病人,一位可怜的失忆症患者,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痛苦,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支离破碎”。然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她对家庭的背叛,对丈夫的背叛,虽然她及时回头,但从她踏出第一步就注定了这些错误。纵然西方社会可能比我所处的社会更加开放,但是我相信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对于婚姻的忠诚都是一个不可违背的原则问题。即使婚姻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使家庭孩子占据了女性太多自由空间,这些问题都应该夫妻二人共同面对解决,而不是靠外遇一段刺激浪漫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更加可悲的是克丽丝外遇的对象如此偏执,所以即使她想回归家庭,忠于丈夫本,迈克却疯狂地制造了这一场悲剧,可以说毁了克丽丝的后半生。这种偏执的“占有”,是爱情吗?看书的前半部分,看迈克对失忆的克丽丝终年如一日的照顾,我以为不论如何,他是爱着她的。可是现在我不这样觉得。这种毁灭和占有与爱情无关,这仅仅是一个心理和行为极度偏执的人对于自我的满足。为了满足自我,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以“爱”的名义,做着最为伤害的事。在现在的社会上,这样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求爱不成就去杀人或者自杀威胁的;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动不动就家庭暴力,事后又百般悔恨的……我觉得这些行为背后,都有一颗自私的心,为了捍卫自己的所谓的爱而不是去爱别人,或者为了自己畸形的尊严,无所顾忌。这些人恰恰是最不懂得什么是爱,如何爱。
在克丽丝失忆和迈克共处的日子里,克丽丝对任何人都是不信任的,这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毕竟她对身边的人都是不熟悉甚至说不认识,那又何来信任。在她和纳什医生驱车出门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我心里有点信任这个人,可是另外一个声音——这个声音要比前一个大得多——提醒我他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一个陌生人。”——这种警醒是很重要的,不确定对方的身份,来意,善恶,保持警醒就是对自己多一份保护。当下的姑娘们若都能有这种警醒,很多悲剧都可以避免。
我们再来说“信任”,书中的情况太特殊了,以至于读者竟会有种任何人都不可信的感觉。事实上,信任基于了解,克丽丝何谈了解,她失忆到每天都不记得自己是谁啊。我们不是克丽丝,所以我们是可以谈信任的,只是信任的程度因人而异。去超市买东西忘了带钱包,店主痛快地让我拿走东西下次来再给钱,这就是陌生人的信任,这样简单的信任让社会更暖,当然我们不能辜负这份信任。爱人深夜晚回家,我不会过多追问,他定是在外有未完成的事由,这是夫妻间基本的信任,这样的信任来自彼此忠诚和了解,也维护了一个家庭的稳定和幸福。还有朋友间的信任,是一次交心的谈话,是一次相伴而行,也可以是有事情彼此托付,这样的信任让生活更有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