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9:30我回家后,看到娃才洗完澡,一问才知道,是回来先看了手机再写的作业,因此晚了。我没有生气,心想他把作业写完了就行。这个状态俨然与之前我焦虑着急的状态截然不同。昨天心平气和的寻问后,陪娃睡觉去了。但约定基于今天的表现明天没有手机看。
你是不是好奇,怎么做到心平气和的?!再怎么着也得催促几声或是感慨几句吧。
是啊,催促了,感慨了能怎样呢?!对我俩的亲子关系有好处吗?显然是没有。
娃的声音首先我的生气,虽然看上去好像是娃做的不对引起的。其实只是【他的行为】触发了我小时候【未被满足的期待】而已,与孩子这个人好不好没有一点关系。
我做的是拉开了【我的生气】与【孩子这个人好不好】的距离。
我的生气,我的情绪,我小时候未满足的期待,作为成年人的我,我来负责满足自己,我负责看见和明白我生气的原因,这背后一系列的功夫没有在给孩子纠错上,也没有让孩子背锅,你改了我就好了,并没有这样做。
而是用在了自己身上,花时间精力明白、了解和看见自己,满足自己一系列内在的渴望。所以有了昨天的心平气和。
亲子关系的和谐今天晚上一到家,娃拿着《骆驼祥子》看,也没先写作业。因为昨天的约定,今天手机是不会给了。过了会儿,他叫我坐他旁边,我一看这架势,是要开启平时熟悉的话唠模式。立马放下手里的书,乖乖的在他旁边坐下。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欢迎讨论。
“妈妈,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上我才明白语文到底为啥要这样学,老师为啥要这么讲解课文,为啥要做阅读理解。以前我老不明白的,你知道嘛~原来这一系的动作最终是为了写作文。老师讲解作者写的精彩的地方,分析阅读理解里的好词好句,以及基本的字词和句子,这些统统都是为了积累写作的素质,为它服务的!”
看着他从困惑不明的表情到豁然开朗的轻松,听着他这样说,我也跟着乐起来,微笑着回答他,“太好了!恭喜你,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得庆祝下,这周末大餐走起。”
娃脸上也开心的笑了。
我接着说,“是的,这些都是写作文的素质,好比你要做道菜,这些都是你能拿来用的工具和材料,有了他们想做啥菜就能做啥菜了。”
孩子天生有思考的能力聊了些其他小事儿之后,随后又道,“妈妈,你知道嘛?!这学期开始,我做练习,写字等忽然不太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了。”听到娃这样说,我心中有很多困惑。这学习不为了得到老师表扬还能是为啥,难不成他想放弃了,脑海闪过一些想法后,心中生起些许担忧。
但我并不有立马纠正或是指责他,而是带着好奇的眼光继续与他交谈。
“那你现在是为了啥而学习呢?”我不解的问。
“我现在注重的是我有没有学会或是真的懂了,以前我会书写端正这样老师可以表扬和肯定我,现在好像有点不一样了。”娃边沉思琢磨着自己的变化边慢慢的诉说着。
“恩~~”听完我给他竖了大拇指。看来娃有点向内寻求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妈妈,我天然的也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期待,但重要的是,我并没有把这个期待需要通过孩子来满足,我的期待我负责。
美国当代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 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提出自我成长四大目标之一,“当我们为自己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行为,更加负责的时候,就有更多的力量面对问题,并有更多的智慧解决问题。”这一目标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亲子关系大大改善也是必然的。
亲子关系的和谐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六年级,他的专注力,效率一直是很够的。再加上这3年多我自身的学习成长,时不时会告诉他,对他学习能力无条件的信任、和他也有很多又好奇又耐心的交流。
今年暑假和他的私房话比平时多了很多,老公也陪着他下棋和打牌。很明显变化的一点是老公不像以前那么多讲道理了。陪玩儿的时候就是陪玩儿,输了也认,赢了也高兴,和娃在一起的时候,老公多了很多的真实和好玩儿的部分。
潜移默化中,家庭的氛围在慢慢的变化着。
谢谢你在茫茫网络中看到这篇文章,希望它能带给你些许不同的视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