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记事本
漫随流水20-11-18

漫随流水20-11-18

作者: 蕉下客deer | 来源:发表于2020-11-18 16:53 被阅读0次

    11月18日,十月初四,周三,晴,17至27日

    今晨大雾,与极速升温有关。五点半起,窗户像糊了层纸。推开窗,浓雾封锁,只见街两边幢幢树影,恍如置身深山。刚读到昆德拉的《六十七个词》之第四个词:比喻。他写道:

    “如果它们只是一种装饰,我并不喜欢它们。装饰性的比喻不光是指‘草地如绿色地毯’之类的,而且包括像里尔克那样的:‘他们的笑从嘴间渗出来,仿佛化脓的伤口。’或者:‘人的祈祷已经落尽叶子,从他的嘴中竖起,如一株枯死的灌木。’相反,作为一种在突然的启示下把握事物、处境与人物不可把握的本质的手段,比喻是必不可少的。”

    昆德拉说,我的原则是,在小说中用很少的比喻;但这些比喻必须是小说的最高点。也就是说,比喻,并非遣词造句的文学表现手法,如果我们把它当形容词一样使用,写出的就是幼稚的习作。比喻是用来打通内外的感受,用一种具象穿透人的心灵。所以,写文章要调动起人全部的感官,不能单纯视觉上去写,更不能仅仅停留文字组合的视觉上。

    是的,我又从《论语》的课堂开了小差,溜进了昆德拉的世界。昆德拉、《论语》、《红楼梦》原本就是我阅读的三个选题。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三本大书。昆德拉,教我如何认识自己;《论语》教我如何修正自己;《红楼梦》教我如何坚信自己的美丽。很少有人自出生起就明确知道自己要走怎样的路?多数人是走着走着才有了自己的路。过程虽迷茫,方向一定是集聚。正如我的阅读,经过十几年的披沙沥金,趣味日益专门、狭窄。

    对于《红楼梦》的阅读,一定会延至《论语》之后,因为要读懂《红楼梦》,须得了解整个中国哲学史(心灵史)的流变。而昆德拉则是与《论语》、《红楼梦》无甚交集的两大知识领域,他涉及欧州的哲学、文学以及历史。我并不想为此辅开太广的阅读面,我只想就昆德拉已有的文字,以及凭借我自以为是的心有灵犀,来感悟他。所以,对昆德拉的阅读,随时随地都可开展,作为一种兴趣的调节。若每次阅读都能郑重写下文字,而不仅仅是日记中浮皮潦草地抄上几的,那就更好了。

    这两天,读完昆德拉的小说《无知》、《玩笑》,高兴著的《米兰·昆德拉》,正在读昆德拉的随笔集《小说的艺术》和《背叛的遗嘱》。无论读了多少遍昆德拉,每次读完都有顶礼膜拜的冲动。

    昨晚十一点多,读到《玩笑》最后一页,看到十年前用红笔写下的批注:“读完后,我突然想大哭,他让我完成了一场灵魂的救赎,这应该是昆德拉最好的小说。”十年后再次读完,竟也想写下同样的话。但两场大哭性质已截然不同。十年前的大哭是想与经受了相同委屈的人抱头痛哭。而今晚的大哭,是为一个人经历了如此艰难的自我解脱,最终无可奈何地与世界达成和解而哭。《玩笑》中,主人公路德维克与自己达成和解的方式就是原谅。第一是原谅年少时的无知与狂热。第二是发现自己与仇敌犯着同样的思维错误时,没有力量再提起仇恨。

    对于年少时狂热、无知的嘲讽、解释、谅解,在昆德拉多部作品中都反复提及,由此可见,青春里有昆德拉解不开的心结,有他追悔不已的过,有他对人性历史的沉思。《玩笑》中谈及青春的段落,能帮助我们走出青年遗留下的难堪和困惑。

    “我之所以有多副面孔,是因为当时我年轻,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该成为怎么样的人。各副 面孔难以相互协调也使我害怕,无论要以哪张面孔出现,我都不会得心应手,而在面具的背后,我优柔寡断,十分茫然。”

    “好像一个功底不够的年轻小提琴手,技法尚未成熟,就尽想着运用手法,反而不能用心于曲子的内涵。”

    “年轻人如果装腔作势,不能算他们的错;他们还没有定型 ,但生活把他们置于一个定型的世界之中,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要求他们像成熟的人一样行事。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采用那些流行的方式和样子,这些东西容易对他们的胃口,使他们喜欢——他们正在扮演角色。”

    “青年时代是可怕的:它是一个舞台;一些小孩子,足蹬厚底靴、身穿各式各样的服装跑来跑去,照搬许多他们似懂非懂,也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套路,但他们对这些十分热衷。历史也是可怕的,它经常给幼稚提供演习的场地,它是小尼禄、小波拿巴的演习场地,它也为一群群如醉如痴的孩子提供演习场地,于是他们从别人那里模仿来的狂热和简单化的角色就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灾难。现在每当我想到 这里,我头脑中的价值系统就摇摇欲坠,对青年时代产生一种深深的憎恶 ——而同时我又对历史上的那些欺世大盗反而有了某种宽容,我忽然从他们的行为中看到 一种幼稚病 带来的可怕狂热。”

    小说的第二个原谅,是主人公路德维克发现他和仇敌的思维致命的相似。至少在不了解他们那段历史的下一代人的眼中,他们之间的差异已微乎其微。小说中写道:

    “在他们看来,我和我的同龄人同为一群体而难分彼此:都用同样一些别人听了不知所云的口头禅;人人都同一个思维,都是一个极度政治化了的思维;操 心的也是同一些问题;都有着同样古怪的经验 ——一个往而不返的黑色时代的经验 。”

    在昆德拉看来,自从世界历史一体化后,人类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制约,受到任何人无法逃避的处境的制约,而这些处境使得我们变得人人相似。所以,他拒绝将他的小说定义为心理小说。他说心理小说应属于普鲁斯特,在他的回忆里有沉重的自我份量。可在这个外在决定性具有极剧摧毁力量的时代,人的内在动机已经完全无足轻重的世界里,观察自我的显微镜的倍数越大,自我以及它的惟一性就离我们越远。灵魂被分解成原子,人人相同。所以小说的任务不是表述自我,而是探询人的可能性。

    既然我已重启了昆德拉的阅读,那就不妨沉心读上一段时间。好在,作品并不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随流水20-11-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ic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