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辉,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原创分享第1243天(2021.2.22)
曾奇峰老师说:
“被成功”的意思是,他的成功,并不是他需要的,而是他在满足他人的需要上成功了,所以从终极意义上来说,不是他成功了,而是他用自己的只有一次的生命、只有一次的独立存在,成全了他人。
一位在中国工作过很多年的西方心理学专家说,他有这样一个印象,就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中国人,都处在被过度要求成功的状态中。我个人觉得,他的判断非常准确,成功的确是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们的咒语,这个咒语即指向他人,也指向自己。
要求成功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来自对成功的理解。至少有一个对成功的理解至关重要,就是这个成功是谁的;或者这样说,当一个人所谓“成功”时,我们需要问一问,套用最近流行的语言,他到底是成功了还是“被成功”了。
这里说的“被成功”,意思是,他的成功,并不是他需要的,而是他在满足他人的需要上成功了,所以从终极意义上来说,不是他成功了,而是他用自己的只有一次的生命、只有一次的独立存在,成全了他人。很显然,这并不是成功,而是个体生命的最大失败。
这样的“被成功”的现象,几乎出现在一切生活的“项目”中。其中最让人难过的,就是孩子们在学校的“被成功”。中国学校的压力,几近骇人听闻。这倒也罢了,因为一个人如果为自己的荣耀和成功战斗,吃多少亏都“活该”。但是,如果学生是为了他人、哪怕是为了父母的荣耀和成功战斗,那就构成了实际意义上的施虐受虐。
他人对孩子的成绩的施虐性要求,是伪装成“都是为了你好”的面目出现的,这样伪装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施虐时的内疚感,同时也使受虐者丧失了反抗的道德立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3873/decb2c70a677014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