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比特币风云 前传(下)——创世纪

比特币风云 前传(下)——创世纪

作者: 麦田财经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18:58 被阅读0次

    1992年,微软杰出的科学家Cynthia Dwork和Moni Naor在加利福利亚圣塔芭芭拉的年度国际密码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通过处理或打击垃圾邮件进行定价》的论文。

    这篇论文详细的介绍了通过引入称为定价功能的协议来减少垃圾邮件的系统。主要的想法是:要求用户计算一个中等难度但不难处理的功能,以获得资源访问权限,从而防止轻率使用。这也是最早的工作量证明系统。

    不过,很遗憾的是这一论文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五年之后,1997年,英国密码学家亚当·拜克提出了一个与Cynthia Dwork和Moni Naor提出的函数相类似的函数,它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Hashcash“。

    Hashcash最初是作为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可以控制和减少对电子邮件等所有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和系统滥用。

    在后来的比特币白皮书中,中本聪专门提到了拜克的Hashcash作为比特币分布式账本中采用的挖矿机制的灵感,“为了在点对点基础上实现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我们需要使用类似于亚当·拜克的Hashcash的工作量证明系统,而不是报纸或者Usenet帖子。工作证明涉及扫描散列时的值,例如SHA-256,散列以零位开始。所需的平均工作量是所需零位数的指数,可通过执行单个散列来验证。”

    当然,尽管比特币中使用的算法和Hashcash很相似,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Hashcash使用SHA-1,而比特币使用SHA-256,SHA-1是一个160位散列,而SHA-256有256位。

    此外,与Hashcash相反,中本聪指出比特币网络中的哈希应该运行两次,这是为了提高算法的安全性而设计的,因为它不太可能被破解或以其他方式被破坏。

    最后,在Hashcash中,算法的难度被设计为增加或减少一半。但是,在比特币网络中,它旨在对动态出现的条件作出响应。这是因为网络预设为每10分钟创建一个区块。因此,尽管后来诞生了强大的挖矿设备(如ASIC),但是为了确保区块的创建速率保持不变,网络会定期增加难度。

    事实上,在Hashcash出现一年之后,密码朋克邮件群组中的另一位天才人物Wei Dai就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匿名的、分布式电子现金系统《B-Money:an anonymous, distributed electronic cash system》

    Wei Dai在”B-money“中推出了两种维护交易数据的方法:

    网络上的每个参与者将维护一个独立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中记录了属于用户的资金信息;

    所有记录都有特定的用户组保存。

    其中,在第二种选项中,对记录数据进行监管的用户组表现诚实的话,就会获得激励。为此,他们不仅需要把自己的钱存入到一个特殊账户中,如果他们表现的不诚实,就会损失这笔钱。这种方法就是“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用户特定组(或主节点)如果试图处理任何欺诈性交易,那么将会失去自己所有的资金。

    由于权益证明的效率很高,目前的许多加密货币都在使用、或是考虑使用这种方法来验证交易,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以太坊(ETH)。

    从某种程度上,B-money的诞生真正的打开了加密货币通往现实世界的大门,在如今的比特币官网上,B-money依然被认为是比特币的精神先导。而且,B-money的设计在很多关键的技术特质上与比特币非常相似。其实,在比特币白皮书发表之前,亚当·拜克就建议中本聪去读一读Wei Dai的研究成果,而且Wei Dai也是为数不多的中本聪在发表比特币白皮书之前亲自联系过的人之一。中本聪说道,“我非常有兴趣阅读你的B-money论文。我准备发布一篇论文,将您的想法扩展为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亚当·拜克注意到了这些相似之处。”

    但是B-money后来并未付诸实践,根本的原因就在于B-money有些不切实际,特别是在货币创造环节,要求所有账号共同决定计算量的成本并就此达成一致意见,Wei dai为此设计了极为复杂的奖惩机制以防止作弊,但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简而言之,那时的B-money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可行的方案。

    Wei Dai几年前在一个LessWrong论坛的帖子里也承认道,即使B-money真的实施了,他也并不期望它能够大展宏图。并且,Wei Dai还表示,当他写完B-money提案之后,他对加密无政府主义已经感到有些幻灭了。

    甚至,在比特币问世之后,Wei Dai最初也认为比特币的发行机制有问题,而且比特币的货币政策会最终导致其走向失败(因为比特币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币价震荡,这就会让用户损失惨重,要使用这个货币的话就不得不冒极大的风险,或者进行高昂的对冲)。

    不过,那个时期,B-money、暗网、加密信用依然还只是在探索阶段,并未真正进入应用领域,直到2010年,美国政府向支付机构施压以对维基解密进行金融封锁时,蒂莫西·梅的暗网才逐渐成为现实,而比特币则成就了现实世界里的加密信用。

    B-money的腹死胎中并没有阻止加密货币走向现实世界的脚步,2004年,哈尔·芬尼借鉴亚当·贝克的Hashcash原则,创造了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RPOW)。当中本聪最初在密码朋克邮件群组中提及自己的思路时,哈尔芬尼是最早就开始关注中本聪思想的人,他也是第一个向中本聪索要比特币客户端源代码的人,还是第一笔比特币转账的接收人。而且,在比特币问世之后,他还帮助中本聪修出了第一版能在大部分Windows桌面上运行不报错的版本。

    不过天妒英才,哈尔·芬尼后来得了一种病,ASL,也就是霍金那种病,在坚持了5年后,一代密码学大师于 2014 年去世,时年 58 岁。

    哈尔芬尼死后身体接受了人体冷冻,也许几百年之后,他还会醒来,也许那个时候比特币已经成为了全球主流货币之一。

    非对称加密、点对点技术、Hashcash这三项关键技术没有一项是中本聪发明的,但最后摘取桂冠的却是他,这与其说是运气,不如说是因为中本聪恰好具备发明比特币的全部素养,特别是他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事实上,回头再去看,能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2005年,“智能合约之父”尼克·萨博提出了Bitgold的设想,Bitgold已经非常接近于比特币的体系构造,但是遗憾的是对经济学和密码学都极为精通的尼克·萨博却缺乏具体代码实现的能力,Bitgold也最终未能走向现实。

    当然,比特币与bitgold依旧有一些重要的不同之处,比如,Bitgold和B-money一样,依然是通过数学计算来直接创造货币——“答案即货币”;但在比特币体系中,比特币其实是为了维持整个区块链系统的持续稳定与生态健康,而间接产生的一种奖励。

    2008年11月1日,一个叫做中本聪的人在密码朋克邮件群组中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论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且这种体系不需要创建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开发出首个实现了比特币算法的客户端程序,并进行了第一次“挖矿”,获得了第一批50个比特币,这也标志着比特币正式诞生。至此,加密货币终于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可以说,比特币并非某些媒体或者圈外人士所吹嘘的“横空出世的圣物”。从技术上来说,比特币就是数字货币、密码学以及拜占庭容错共识这三个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发展而诞生的必然产物,但同时,比特币又采取了一种非常巧妙和简单的方式将三者结合在了一起,这点,是中本聪的贡献。

    比特币的创新性并不表现在白皮书上,而表现在,中本聪将博弈论引入拜占庭容错公式算法,这是前无古人的,但是,比特币白皮书上也并没有明说这一点,更没有证明,证明都是后来的研究者因为比特币成功了而慢慢补上的。

    事实上,中本聪关注更多的就是哪个好用,怎么用,而不是为什么,所以他写了比特币白皮书并且将它实现出来,但是却根本不费心去论证它在理论上的正确性。而且在实现基本功能的时候他会摒弃一切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功能。甚至,比特币几乎没有用到任何经济学的原理,它的奖励发放机制都是出于技术而不是经济学的考量。

    对于中本聪来说,他只是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他非常执着地想要创造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当他逐渐意识到加密货币的核心问题,就是拜占庭容错,他便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拜占庭容错问题。最终,他巧妙地将前人的遗产,和他设计的基于POW的共识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了比特币。

    2010年12月5日,在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期间,比特币社区呼吁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捐款以打破金融封锁,但是中本聪却坚决反对,他认为比特币还处于摇篮之中,禁不起冲突和争议,七天之后的12月12日,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上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提及了最新版本软件中的一些小问题,随后便不再露面,而关于他的身份,至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特币风云 前传(下)——创世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qz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