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也不饿死,条条道路通罗马。我看谁谁没读多少书,不是照样当老板。那个那个大学毕业,读成了书呆子,老婆都找不到。”先生,这是个例!我从来不用这种话去蛊惑孩子。暴发户是上世纪产生的,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还会有吗?“只有挑箩借米,没有挑箩借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要想踏入优秀的圈子,让你的前程似锦,平头百姓的孩子,最便捷的道路,当属高考!
一
小志在八十年代的那一年高考,考分惨不忍睹。平时大大咧咧,对读书无所谓的傻小子,看着昔日同处一室、称兄道弟的同学,与自己渐成天壤之别,一种强烈的愿望在心中升腾: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考大学!
选择复读,自己的底子薄,考取的希望渺如云烟。他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从高一开始来读,此时怀揣理想和肩负使命的他,由以前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自己愿意学!
毕竟那时的高考太难了,十比一的概率录取。第二次高考再次名落孙山。他屡败屡战,通过八年迂回抗战,终于考取了一所大学。
他的人生什么都不晚。毕业后,他分配在南昌的一家单位,娶了城里女孩为妻,孩子很优秀。而他的大多数同学,延续父母的道路,从土里刨食吃,他们的孩子外出打工,孙子孙女在家留守,代际遗传很容易产生,龙生龙子,豹生豹儿,如同材山上爱长材,茅山上爱长茅。
二
我开着一家移动手机店,接触的人渐多,与顾客慢慢成了朋友。我有空、他们有闲时,我就听他们讲故事。顾客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子女学业优秀,事业有成。
老易的女儿通过高考,由丑小鸭华丽丽转身,蜕变成金凤凰。大学毕业后,成功应聘在南京一家大公司。女孩聪明灵秀,踏实肯干。很快在人才济济的公司脱颖而出。
女儿的公司,有一位青年才俊,恰巧是当年鄱阳县的高考状元,如今是公司的高管,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威。公司里的多数女孩,对他趋之若鹜。而老易的女儿不卑不亢,除了工作上的接触,从来不作为老乡套近乎。男孩越是唾手而得的东西越是嗤之以鼻,他爱上了内外兼修、优雅脱俗的女孩小易。
前段时间,老易生病,女婿把他接到南京去治疗,公司的老总同女婿一起,亲自把老易送到医院,老总顺带把医药费用一并交了。回家时,女儿女婿买了很多礼物,乡里乡亲分个够。老易笑着感叹:“人穷不如鬼,酒淡不如水。昔日借钱孩子读书都难,如今有个头疼脑热,家里就高朋满座。真是人逢有的,狗咬丑的。”
老易家里中华摆在桌上随人抽,各种高级点心吃不完。妻子说:“现在才像过日子,就像做梦一样”“梦都做不到这么好!”老易妙答。
三
小伟高考后,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北方的一所大学。小伙子成熟稳重,含蓄真诚,赢得了才貌双全女孩的芳心。他们一起谈笑,也一起追梦。
当女孩把小伟领回家时,才得知女孩是真正的富二代,家里住着高级别墅,父亲开着一家大公司。父母非常认同女孩的选择,给他们送去真诚的祝福。<四
“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作家龙应台写给儿子的家书,值得每位孩子借鉴。
优秀的圈子硬挤是挤不进去的,段位不同,很难公平对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你自然昂首阔步迈进去。
孩子,善待高考,那是你人生中最后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农家子弟,平头百姓,非官非富,为了美好的未来,能走高考这条路就走高考这条路吧!它路很多,但很艰辛,我走了我知道!
网友评论
人的遭遇不一定有这样的逻辑性,经不起推理。😀
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在应试教育中受到一些伤害(主要是心理层面),其实孩子在高考能考多少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命中注定”了,当然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我是想将来要帮助孩子去克服和避免,或者有一种好的心态来面对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家长的心态很重要,李镇西老师对他女儿的学习成绩的心态就很淡定值得学习,《做最好的家长》写的挺好的。
可能我在看过《谁输在起跑线上》和《天骄之殇》以后对中国的应试教育太过悲观一点,不过现实情况确实不能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