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页数第86页-第106页,读鲁迅先生的《故乡》
金句摘抄:
短篇小说是要放在短篇小说集里头去阅读的。一个小说家的短篇小说到底怎么样?有时候单篇看不出来,有一本集子就一览无余了。p87
好的短篇集一定是像《呐喊》这样的,千姿百态,但是在单篇与单篇之间,又有它内在的近乎死心眼一般的逻辑。p87
鲁迅的特点不是嗓子的大,是“一语道破”,也就是“一针见血”。p88
我们要在象征主义这个框架之内去理解鲁迅先生的“呐喊”。p88
是冷构成了鲁迅先生的辨识度,他很冷,很阴,还硬,像冰,充满了刚气。p88
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最大的区别就在一个基本点上,看他有没有隐喻性,或者说,延展性。p92
在鲁迅的小说里头,其实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启蒙。p93
小切口的小说必然在意一个东西,那就是它的延展性,也就是它的隐喻性,换句话说,鲁迅的小说必然会偏向于象征主义。p94
在鲁迅笔下,《故乡》是一篇面向中华民族发言的小说,它必须是“中国”,只能是“中国”。p94
鲁迅和卡夫卡像,但又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这里:卡夫卡在意的是人类性,而鲁迅在意的则是民族性。p94
劣根性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强的部分和弱的部分的部分。强的部分就是鲁迅所憎恨的流氓性,弱的部分就是鲁迅所憎恨的奴隶性。p98
流氓性和奴性,这两个部分不只是体现在不同的人身上,在更多的时候,它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个总结是鲁迅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p98
作家怎么可以不思考呢?思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是精神上的本能,它的作用不能比感受力、想象力重要,至少也不在感受力、想象力之下。p101
如果我们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去阅读经典,我们所获得的审审美乐趣要宽阔得多。p99
大作家的大思想都是从细微处体现出来的,而不是相反。p102
小说家鲁迅的价值并不在于他说出了人人都不知道的东西,而是说出了大家都知道、但谁也不肯说的东西。p102
什么是启蒙?就是“勇敢的使用你的理性”。p103(康德)
在鲁迅眼里,奴役文化最为黑暗的地方就在这里:它不是让你做奴才,而是让你心甘情愿地、自觉地选择做奴才。p104
伟大的作家有他的硬性标志,他的伟大伴随着读者的年纪,你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能从他那里获得新的发现,鲁迅就是这样的作家。p105
鲁迅的批判极其另类。他的所谓的“国民性”,所针对的主体恰恰是“被统治者”,在现代文学史上,这是鲁迅和其他作家区别最大的地方。p105
当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作家都在界定“敌人是谁”的时候,鲁迅先生十分冷静的问了一句:“我是谁?”p105
在道德选择和情感选择的过程中,作家非常容易出现一个误判——价值和真理都在被压迫者那一边。p106
阅读中印象最深的内容:
“一个作家的基础体温”
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础体温一样,每一个作家也都有自己的基础体温。
现在问题是鲁迅的基础体温到底是高还是低?
这个问题考验我们的鲁迅阅读量。如果我们对鲁迅有一个整体的、框架性的阅读,结论是显性的,鲁迅的基础体温着实非常高。但是,一旦遇上小说,他的小说温度突然又降下来了,是因为“克制”。
”鲁迅爱,但鲁迅是唯一一个“不肯示爱”的那个作家。一旦示爱,他将失去他“另类批判”的勇气与效果。所以鲁迅极为克制,鲁迅非常冷。”
由此联想到的其他感悟:
这里提到作家的“基础体温”,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
毕飞宇老师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里头,基础体温最高的作家也许是巴金,而张爱玲是体温最低的作家。
巴金的赤子之心、赤子之情,让他的作品很温暖;而张爱玲,她的冷是骨子里的。
鲁迅先生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
他的文章给人的感觉很冷,然而他的心却是火热的。
他的基础体温其实非常高,这源于他对国家、民族的热爱,这份爱赋予他的小说极强的使命感,那就是唤醒愚昧的民众,让民众摆脱其奴性和流氓性。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鲁迅先生克制自己去表达这份爱。
所以冷成了鲁迅小说的标签。
我读鲁迅先生的小说不多,我的印象也是冷、硬、犀利,这种风格并不是我所喜爱的,我还是偏爱温情的文章。
读了毕宇飞老师的解读,让我更广泛地了解了鲁迅先生和鲁迅小说的特点。
原来是我的认识浅薄了,想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个作家,一定要去做主题阅读,尽可能多地去读他的作品、读他的传记、了解他的时代,这样我们才能做出相对真实、客观地判断。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 已经被我加入书单了,准备再连续地精读一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