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煜兮 【原创首发】

紧靠路边站着一盏灯,不长的影子斜斜地投在地上,她觉得这灯有点忧郁悲哀,有点孤独…
太阳很晃眼,灰色的天空下有“沙漠之珠”美誉的都市到处是黄黄的沙色,椰枣树也是干干的耷拉着巨大的叶子,椰枣还很小, 像绿色的豆子一样堆在树干那儿。 午后的城市街道是那样了无生气地蛰伏在热浪下喘息,等待着…
真的,她就觉得眼前这盏灯有一种悲哀忧郁的调调, 却也说不出原因…
仿欧式古典设计的黑色铁栅栏让时间模糊了,是那种很典型的中世纪欧式庭院的围墙,可是旁边灰色的水泥柱却不和谐的怪异起来。
坐在星巴克绿色的遮阳伞下,透过栅栏看路上缓慢流动的车,对面有一段小巷从马路上拐向海边,从那儿看过去刚好看到远处一段灰蒙蒙的海面, 午后的阳光似乎晒退了海水的蓝色 …
五月的迪拜, 炎热的下午少有人坐在室外,她坐在一个布艺的长沙发上,一块儿干干净净的草坪,几把遮阳伞,一本书,一块蛋糕,一杯咖啡…
她没有看书,茫然的看着灰灰的天,远远的海,无魂的思绪也像天空样灰灰蒙蒙又空荡荡,既无云,也无风,更没有飞过的鸟儿。
她渴望有只鸟儿飞过…
一夜无眠,天亮才略有睡意...
一杯咖啡,静静的等待着落日。其实,她只想在新鲜的空气里坐一坐,感受生命的知觉,并不等待什么。
五月末是看不见那种夕阳妖艳的让满天红霞和云彩炫丽整个天空,那样的艳丽迪拜只有在十一月份才有,很多摄影人都在那个时间专门来拍落日。
一辆汽车停在路边恰恰好的挡住可以看见那一段海水的路口,像切断了她那永远理不清的思绪。
从车上下来一对年轻的阿拉伯人,男人的白色长袍洗熨的挺挺的, 女人的阿巴雅 –黑色拖到脚面的长袍,镶嵌装饰着讲究的蕾丝和水晶,看的出是家境优渥教育良好的一对儿。两人相跟着走进了星巴克。黑白长袍色彩对比强烈,又如此和谐。
世界就是这样阴阳平衡着,唯美着。
年轻的阿拉伯女子总会习惯性的整理头巾。把头巾从左边拉平了绕到头顶并在右边脸庞别好,这个经典的动作可以说是当地女人的特色了, 慢慢的绕着黑色薄纱在脸边轻轻抚过,年轻女子悠悠舒缓的动作,让她觉得女人那种道不出的优雅风韵都在那一挥手间尽情的流了出来。
太阳终于落下去了,天空变成深深的有点土黄的暗蓝色,并不美丽,却好过下午时单一的灰色,多多少少有了点变化。
渐渐的华灯初上任凭天空完全暗下去…
朱梅拉这条路是限速极低的类似步行街的海滨路,晚上车就多的起来,只开在二三十码,慢慢的溜达着像散步的人。亚热带的气候让阿拉伯人习惯于晚上出门。路边的餐厅一家家亮了灯,桌子椅子一家又一家地摆在路边。
街面,有些热闹了…
这条路一直是她偏爱的路,以前非常安静。那时海边还有渔村有当地人出海打鱼,那时看落日更有原生态的景致。
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了路灯的顶上,暗暗的天空下形成了一个剪影,忧闲闲的整理着羽毛。路灯下一圈黄混混的灯光不合谐的是Starbucks的招牌,提醒着人们这是全球化的21世纪。
鸟儿飞走了,只留下一圈灯光昏黄一片,天空却越发的显得空旷,更深沉的黑暗。

“安拉 ….” 旁边的经楼传来晚祷的声音,男人三三两两地结伴朝附近的经楼走去。这是迪拜的富人区,很多漂亮的豪宅,穆斯林地标性的建筑- 经楼,在这里也修的格外讲究,每隔不远就能看见一个,每个建筑都非常有艺术感,独特精美。
晚祷的声音此起彼伏...
即将离去的感觉忽然生出点留恋,像约会时的分手。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喜欢与否都会生成某种情怀,这个多元化的都市里不同文化不同的圈子碰撞着很是热闹,像那风格各异的高楼一样紧邻着,其实各自孤独。
年轻人出来开走了车,她又能看见远处的那段海面,天已经很暗。远处的海面上等待进港的船停泊着,桅杆上的灯很小,乍一看以为是星星。
现代都市的灯光过于明亮,只有远处的海上能尚看到稀疏的星星。
很快又有一辆更车停下,她又看不见远处的那一片天海相连的夜空了,那一片稀缺的安静…
身边街铺的霓虹灯交相流光溢彩,院子里沙发已空无虚席,耳边是阿拉伯语,英语,意大利语 …
她收起东西,看了一眼孤零零的路灯和路面拉长的影子,觉得越发的忧郁的调调。
慢慢地开车沿着朱美拉路往回开,远处的阿拉伯塔酒店提醒着她时间的更叠,二十多年了,看着迪拜从一个小小的城镇到今天的摩登都市。
那盏有点忧郁的灯,安静的海面,霓虹灯闪烁的朱美拉街,成为她记忆中迪拜的一张明信片…
2019.10.3..整理输入
2019.10.9 一改 .. 2019.10.16终稿
【文字写在一个非常小的口袋里装的笔记本上,很杂乱,是2015年的5月已经决定要回国之时吧。应该是在给律师一家上完汉语课在路边的星巴克咖啡厅写下的一段随笔。对那天斜阳下的路灯印象很深…偶然翻出,整理成文 】

图片/网络 若侵既删 (稍后换我自己的摄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