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看到弟弟凌晨两点多的留言:姐,我今天晚上解决了自己的心病,重拾了对未来的信心,我们一起在路上。
我很傻的问了一句,你用了什么办法?他说:思考。
弟弟的心病关乎自己的现状,母亲一直干涉他,他挣扎着却又无法摆脱这种干涉,当然我身上也有这种病。
我的方式是避而远之,时间不是良药么?想当然的以为总有一天这种困惑自然会解决。看到弟弟的信息才意识到:或许我只是把这些问题关进了某个匣子里,装作看不见而已。
我想要表达的是心智的开启,很可能就是在慢慢磨砺、领悟的过程中、无法预期的某个瞬间就到来了。这个过程可能异常痛苦,但是一旦获得解放,人生可能都会翻篇。
我记得看《活出生命的意义》时 ,心情压抑而悲悯,哭不出来的窒息感,并伴随着恐惧。这种恐惧不是来自于书中他所受的、在现实中我不可能受到的酷刑,而是结合着自己一切的反思。
是的,反思居然给我带来了恐惧。
书中有一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每年圣诞节来临前后,集中营会大批量死人。为什么?因为人们把所有期望都压在这个节日上,以为那时就可以获得自由,可是等来的却是绝望,所以很多人连最后求生的意志都没有了。可是,这段经历却让弗兰克不但超越了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为什么作者最终用智慧拯救了自己,用超然换来了自由?因为他敢于直面所有的苦难。
死比直面身体与精神的痛苦要容易得多。
很多时候,总习惯于在改变前给自己加上种种限制,其实也往往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认为一切应当如此,更愿意把一切合理化,为自己的“不上进”宽心。
是自主的靠向自由,然后改变,还是被自己的枷锁困住,寸步不前,全在自己的心念。
细思极恐,我一直都把问题推开的,所以没有成长。就像为什么考试前我们会想着抓重点,因为考试必须过,否则拿不到毕业证。为什么有些考试,比如CPA,我就不会那么上心。假装看了几页书,就在内心安慰自己,过不了没有关系,明年再来。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就算没有这个证,我依然还有饭吃,还有衣穿。
忍受当下的不堪要比直面困难容易得多。
所以,或许当你遇到一个磨难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思考的机会,一个改变的机会,一个更有作为的机会,一个活出自己生命意义的机会。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难是帮助自己强大的,你我共勉。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17083/617a986ca7239cf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