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身边有几桩新闻值得深思:
先是商场外玻璃墙从天而降,将一名正值青春的女生砸了,再又传来从天而降的大桥坍塌,将一辆大车几辆小车砸碎了,人员伤亡情况还不详。
事故发生后,人们都在追踪报道,责任到人到事,自有纷说,然而追溯过安全责任,追溯过施工责任后,似乎只能给社会多一些警钟,给责任人多一些警示,而对于无辜的生命来说,只能报以一声叹息。
也不由得感慨:生命无常,总有些灾难防不胜防。
再有就是前一阵有报道说,一名博士生留下遗书,也撇下伤心欲绝的父母离去,而另一名研究生也因不满学业上的不公对待,也选择了轻生的方式结束生命,。
人们在沉痛惋惜中,不知有没有想过,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博士一个研究生,不论是上中下等家庭,付出的何止一点半点?而他们竟没有回馈给父母社会的,哪怕是一点半点,没有,却因为克服不了身边的难题,解决不了与老师,父母,同学相处矛盾的问题,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结束,这同样也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教育中抵制困难等耐受能力的缺失,也只是报一声叹息。
有时候,对待新闻或事件,可以直观地说出观点,但对于教育问题,其实还是薄弱环节,除了因材施教,除了应试教育,更多的也许应该是树人大计的问题。
在身边,时不时有长者或中年人患大病的,有在无意识中被医院查出来,也到了束手无策,黯然离去的。前些日子探讨一位患乳腺癌的长者,因为扩散扫除,胸前已空了,但好在毅力在,还能坐一起乐观地说治疗方案,说在抗癌路上的各种状态,各种经历,归来除了叹息感慨,自己也象是被吓着一样,病了好几日。
有时侯,在疾病面前,既使是再权威的医疗机构,能力再强再高的医生,真的也有苍白无力的时侯,或许在那个区域,他们的职责只能是救人,却百分百保不了命,很残酷,也很现实。
最近,气温骤降,季节交替变换,室内外温差,终于又唤醒了老胃病的端倪,那种胀痛,那种胸前空荡荡的感觉,那种饿又吃不进去东西的难受够够的了,身体不好时,除了心情不好,爱叹息,仿佛那声唉出去,心中的浊气,怨气都能散尽似的。
中年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窘迫,上有老下有小,天天担心自已出状况,这样的提心掉胆真的还不是一天两天了,健康与生活习惯与心理生理的博弈刚刚开始,那句且行且珍惜的话还是不由得迸出来。
周未,有同事生宝宝,坐在产房走廊的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有疼痛难忍的吼叫声,有宝宝降临后家人们欢天喜地的欢呼声,也有焦急等待在过道中徘徊的身影。
那刻在想,也许每个生命到来时,煎熬和等待是前奏,新生的喜悦,会不经意的传递到每一个空间,然后喜庆的因子无限制扩散。
而为了这份喜悦的传承,一生才孜孜地努力奋斗,所以敬畏生命,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当下重中之重的功课,无论是教育,成长,还有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