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读《亲密关系》之内省

精读《亲密关系》之内省

作者: 辛大妞 | 来源:发表于2020-04-01 21:54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辛晨。今天是共读营的第三天,在前两天里,我们一起学习了亲密关系的前两个阶段,一个是月晕,第二个是幻灭。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亲密关系的第三个阶段:内省。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将会了解一下三个问题:

1、自我放弃,是内省阶段的开始。

2、在和伴侣的每一次冲突中,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进入一个由迫害者、拯救者、受害者三种身份构成的监牢。

3、我们想要的一切都在自己心中,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为我们负责。你对待伴侣的方式,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

作者说,在我们的亲密关系中,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无止境的索取,操纵对方,能拿什么就尽量拿,让对方尽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第二条是放弃自己的期望,用沟通来达到双方都能满意的结果,永远把自己和伴侣都能快乐当成最优先的选择。

我们大部分人选的都是第一条路,也就是注重我们个人的需求,我们会对伴侣有所要求,会争吵,或者试图控制对方。如果需求还是得不到满足,而我们自己的沮丧、失望就会与日俱增,最后就会来到“自我放逐”。也就是说,心灰意冷。一次次的求而不得带来的失败感和无力感,就表示着内省的过程已经开始了。这是亲密关系中最黑暗、最困难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在亲密关系中,为什么我们就是没办法沟通,为什么他就是不理解我,为什么我看到他就喘不过气,想躲开。就像是两个人之间有一堵墙,两个人都被墙挡住,怎么都没办法穿墙而过。

不管两个人在公开的场合表现的有多亲密、多有活力,但是在私下相处的时候,两个人都很清楚,有一堵墙在挡住你们,带来深切的失望和挫败感。

当你在亲密关系中有这种感觉,就说明你已经走进了一个给自己画的受害者监牢里。作者说,当我们的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我们都会在这三种身份构成的监牢里走不出来。这三种身份就是: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我们会在这三种身份之间不断地转换角色,并且借助周围的人来填补另外两个空缺。

比方说,某天你加完班回到家,很累了。刚想休息一下,结果一看厨房和卧室一团糟,老公在那坐着看手机跟没事儿人似的,这个时候呢孩子又打翻了水滑倒了哇哇哭。

这个时候你本来就很累了对吧,可能会埋怨领导,干嘛让我加班,啊,怎么不找小陈小李,对吧,你感觉自己很委屈,这个时候你就是进入了受害者的身份。

那你看到老公坐那看手机,可能你会很生气,用明示或者暗示,让他去打扫卫生,还可能直接跟他发火,说他:你怎么这么懒啊,厨房那么脏你没看见吗?这个时候你的身份又成了迫害者。

你看到孩子在那哇哇哭摔倒了,你觉得孩子好可怜,心疼的不行,赶紧去把孩子抱起来,哄哄她。这个时候你又成了一个拯救者。

看,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在这三种身份里转换。我们把自己当受害者,那伴侣可能就是迫害者,我们就会抱怨、指责。或者我们期待伴侣是拯救者,可以把我们解救出来吧,如果他没有解救我们,我们就会失望,愤恨对吧。

我们也可能和伴侣是同一个身份,都做迫害者,两个人遇到问题就互相争吵、指责,甚至大打出手。最后孩子肯定就是一个受害者,有的父母吵完架会对着孩子骂:都是为了你,我才过这样的日子,不能离婚。要是没有你,我就能一走了之!或者她们吵完架会做孩子的拯救者,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对孩子苦口婆心的教育: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出人头地,把压力转嫁给孩子。

不管做哪种身份,你会发现我们都会走入这个三个监牢里出不来。有些共同的陷阱,会诱导我们走进这个身份的监牢,比较常见的陷阱有以下几种:

左右为难、对家庭死忠、牺牲心态、依附心态、竞争。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陷阱,左右为难。它是说有时候我们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不管选择哪一个,都会觉得自己会失去重要的东西。

比方说我们都会听过这样的例子,有的女人在婚姻里过的非常痛苦,每天都和丈夫吵架,有时候甚至大打出手,根本没发沟通。她来找你哭诉,你看她很可怜,建议她离婚,她会说,这样不行,会伤害孩子。

你一听她放不下孩子,也会很理解,就又劝她:那就这么凑合过吧。她可能又会说,和他在一起真的太痛苦了,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和仇恨里,我根本就不可能快乐。你看,不管是去是留,她自己都没办法做决定。

事实上用作者的话说,让她没办法做出正确决定的就是她的恐惧。她害怕失去她所熟悉的家庭,                            害怕结束婚姻,并因此失去那个她可以预测的稳定的家庭关系。她很害怕一个人过日子,因为这样她就要面对那个受惊的、没有安全感的自我形象。作者说,只有她自己能选择真理,才能走出困境。

什么是真理呢?就是直面自己的需要,抛掉那些恐惧、担忧,问问自己要的安全感,对方能给我吗?事实上,除了她自己,没有人能够给她答案。不管她选择是走还是留,只要那是她真正想要,她都能走出困境。即使选择离开,那也无可厚非,有时候两个人在做出努力之后确实没办法和解,没办法满足对方的需要,那就放手,彼此都强大起来,这样反而对对方更好。

第二个陷阱,就是对家庭的死忠。这种情况通常来自于,童年的时候,在家庭中,为了满足自己对归属感的追求,我们就必须用父母、其他兄弟姐妹或者亲戚的要求,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没有归属感,就代表着不安全、代表恐惧。比较常见的就是现在有个名词“妈宝男”,她们结了婚之后也依然什么都听父母的,婆媳之间闹了矛盾,也要把所有原因都怪在老婆身上,不挂三七二十一先把老婆骂一顿。

第三个陷阱是牺牲心态。就是说我做的一切不是出于无条件的爱,心甘情愿的付出,而是我在做一种牺牲。这就意味着我是带着怨气、委屈,这是很危险的,这就意味着这些怨气和委屈肯定需要找到一个出口爆发出来,就像家里埋着一颗定时炸弹。

一个家庭中,是不是有牺牲心态,很容易就看出来。比方说一个妈妈做好饭了,如果她是牺牲心态,她肯定会对孩子抱怨,啊,都是因为你,天天上班都要累死了,回来还要给你做饭,做了饭你还不好好吃,赶紧给我吃!这样会搞得孩子也很委屈,自己也很生气。如果这个妈妈是出于无条件的爱,她会很享受做饭的过程,做好饭会很享受的看着全家人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这个过程。

要避免牺牲心态其实也很简单,问问自己是不是出于爱在做这件事?无条件的爱在一个家庭中太重要了。我们对孩子、对爱人的爱,很多时候都是带着条件的。如果你不帮我打扫卫生,我就不做饭。如果你不好好学习,我就不疼你了。正是这些条件,把真爱挡在了门外,让我们得心得不到平静和安宁。

第四个陷阱是依附的心态。在童年的时候,我们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为了找到归属感,愿意做任何事,不计任何代价的让父母不排斥我们。我们把安全感依附在父母身上,结婚后又会把这种感觉延伸到伴侣身上。

比方说小时候有的父母会一再的催促孩子不要迟到不要迟到,每天唠叨,可能小时候小孩儿会很听话, 不迟到,因为她干不过父母的权威啊,对吧,别无选择,他只能把自己的需要暂时收起来。

但是到了青春期,他开始有了自主感,有了能量之后,他可能会突然变得叛逆,故意用迟到来找到存在感,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看到他的价值。

甚至长大后结了婚,可能他和伴侣一起约会的时候,他还是会故意拖延时间,以求得到伴侣的关注,让自己找到那种自己很重要的感觉。但是他自己根本意识不到问题的根源在哪。

所以说当一个人在童年时候,如果归属感和价值感得不到满足,他会产生很多问题,也就是我们昨天讲的四种偏差行为。他会一辈子都想尽办法去寻找价值感。很多父母不理解,当孩子出现偏差行为的时候,又是打又是骂,希望敢接给他矫正过来。事实上,我们只要给她无条件的爱,看到她的需求,让他知道自己很重要就够了。

第五种陷阱是竞争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呢,总是会用“不足”的观点看待这个世界,总是觉得我必须去争、去抢,才能得到我想要的一切。

这也是源于童年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总是觉得我必须要打败对手,才能赢得父母的关注,才能不被忽略、不被抛弃。

结了婚,和伴侣相处的时候出现的一些问题,又会唤醒你小时候的缺失感。当你把竞争带进亲密关系,你那个想当特别的人的欲望,加上害怕被抛弃的恐惧,会让你和伴侣不断地较劲,而无法发现自己真正的天分和目标。

竞争会让你和很多负面情绪扯上关系,比方说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嫉妒、比较、希望对方失败、批评、嘲笑、说谎、需求、权利斗争、扯对方的后腿,以及骄傲。

作者说,真理是安静的,但是如果我们被竞争的冲动控制,我们的心就永远无法获得平静。想要结束竞争,你必须觉醒,并且诚实地面对你看待亲密关系的态度。

当然,要说出口会让我们感到很不自在,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羞耻心和罪恶感。要想勇敢的公开自己的竞争心态,我们必须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的伴侣值不值得我这样去做?那个真正的我,值不值得我去冒险?真爱值不值得我这么去做?如果三个问题得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勇敢一点吧。

没有人会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人让我们快乐,也没有人该为我们所受的伤负责。我们能做的,就是勇敢且坦诚的面对自己的需要。

在面对种种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角度,就像那句话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虽然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人,但是作者说,还是有以下几个原则是共通的: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问题之所以不能被解决,是因为我们总是陷在问题里面,用原有的知识寻找答案。跳脱不了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这三种身份组成的牢笼。只有吸收新的知识,我们才能成长。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的经验。

如果出现问题的时候,你一直在抱怨在指责,与问题对抗,那么问题只会成为你的困扰,让你深陷其中。但是如果你能够把每一次生活中出现的危机,都当做真爱在为你发放礼物或者考验,那么你的心一定能够平静下来,平静的爱会带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你每次妥善的解决问题之后,你都能学到一些重要的东西,生活也变得更丰富了,自己也会变得更自信、更聪明。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我们人不可能看到我们心中不存在的事。当你看到伴侣身上的缺点,那么你自己身上也一定有同样的缺点。当别人的哪句话让你很生气,那么你心里一定是有类似的缺点是你想隐藏的,生气是因为对方把你拆穿了。

当然这句话也有好的方面,当你很欣赏别人身上的某个优点,那说明你自己也有,可能你自己还没有这个自信去发现。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当你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决定要完全为自己生活中的事负责,我就能够的到平静和清醒的心智,跳出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的牢笼。然后获得自由和成长。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我们已知的事物,旧有的观念,并不能让我们了解自己是谁。真正了解自己的过程,是从问问题开始的。

如:这件事的事实是什么?有什么礼物或者经验,是真爱借着这件事赐给我的吗?我该怎样平静的接受痛苦?我该怎么去爱我的伴侣?我现在所能感受到的最重要的感觉是什么?我是不是该放手和接受?

如果你能够用天真无邪的心来问自己这些问题,你就能从困境中解脱,找到真正的答案。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这项原则不需要解释,只要我们真正相信无条件的爱就够了,爱能融化一切。受害者监牢就是为了阻挠真正的亲密关系而存在的。这种阻挠是一种考验,考验你追寻真爱的决心。

当我们带着这6个原则,去面对亲密关系中的种种问题,你最终还会发现,总有一种怀疑的声音,试图在你做出改变的时候阻挡你做出行动。

你会怀疑自己,这次我到底能不能突破一再重复问题?怀疑会支持你维持自我局限,给你带来恐惧,让你不敢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怀疑就像胶,让你和你对家庭的死忠观念牢牢地粘在一起,还会试图告诉你,你根本没有价值,所以不被爱,也不可能成功。当你想在亲密关系上迈出一大步时,怀疑的声音会变得及其强大。

当怀疑的声音出现,这个时候只需要把它当成一个“把关的人”,把怀疑的声音转化成问自己问题。经过了最后怀疑这一关的考验,你就能够更坚定的走上用真爱来突破困境的勇气和决心。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共读的全部内容。

今天的打卡任务是,在受害者牢笼中,你最常扮演的是哪个角色?是受害者、迫害者、还是拯救者?你打算如何开始改变?

相关文章

  • 精读《亲密关系》之内省

    大家好,我是辛晨。今天是共读营的第三天,在前两天里,我们一起学习了亲密关系的前两个阶段,一个是月晕,第二个是幻灭。...

  • 感恩日记之024

    亲密关系之读后感 【标题】内省——灵魂的礼物 【字数】 01 灵魂伴侣的诞生 走过月晕和幻灭阶段,来到了内省阶段,...

  • 59/70 小自班 041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4

    我们的亲密关系经历了幻灭、内省最终会到达启示阶段。但是我们的亲密关系并不是一定按照幻灭、内省、启示的顺序发生。我...

  • 《亲密关系》之幻灭、内省、启示

    钱钟书的《围城》道出了恋爱和婚姻的本质,恋爱总是美好的,犹如月亮的光晕,姣洁,宁静,美好。而婚姻如一座城,城外的人...

  • [加]克里斯多福·孟《亲密关系》

    很多人都想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而每段亲密关系几乎都会有四个历程:月晕,幻灭,内省,启示。 很多亲密关系的开始,是由...

  • 《亲密关系》:接纳不足,共同成长

    《亲密关系》(第4-5章+结语)知识点1:亲密关系阶段三,内省,是亲密关系精神生命的开始,这时,对方缺点越来越多,...

  • 樊登读书会21天打卡/day3——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和启示。 寻找亲密关系的过程中,通常,会受到...

  • 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绚丽、幻灭、内省、启示 一、绚丽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克里斯多福·孟...

  • 共读|《亲密关系》 - 第四章 内省 (八)

    《亲密关系》 作者: (加拿大)克里斯多福·孟领读者:博庚 #第四章 内省 (八)# @作者说—— #亲密关系通关...

  • 亲密关系笔记之四:内省篇

    《亲密关系》的第三章为内省,有不少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索,在生命中,我们早晚有一天会了解到,真理“并不”在“外面”,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读《亲密关系》之内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yz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