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热爱生活,可以从培养对生活的兴趣开始哦。
先来回想一下,你对某些东西感兴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心理学家Paul J. Silvia把“兴趣”称为“知识型的情绪”,它和我们熟知的喜怒哀乐不一样,指的是能引发我们对“知道更多”好奇的情绪。比如,困惑、惊奇、敬畏都属于知识型的情绪,他们都指引人们去知道更多。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知识型情绪”确能促进人们学习和思考。
此外,兴趣还可以平衡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感受。举个例子,当一个人失业在家,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时,会害怕再次失败。但如果ta能对一份渴望得到的工作产生兴趣,这种兴趣感会让ta产生对未来的好奇,从而缓解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感受。
对于生活兴趣,人们有些常见的误解,来看看你有没有吧!
事物要想引发我们的兴趣,需要具备两个前提:其一,我们有可能去看懂它、理解它——那些显然超过了我们当下的“审美”能力的事情,无论别人觉得多有意思,都无法打动我们。因此,“装逼”选择一些看起来很“厉害”的事情,作为自己的兴趣,在实际的体验中是不能给我们提供积极体验的。其二,它需要具有新奇的复杂性。它不能是我们理解不了的,但也不能是一眼看透的,它需要有一定的、可理解的复杂性,并且这种复杂是有新意的。找到新奇的人、事、物是很容易的。一家新开的餐厅、一部刚上映的电影、新认识的朋友……一切未知都可能是新奇的。但新奇本身不足够让我们产生兴趣,大多时候,我们“拔完草”、看过电影、面完基,就没有然后了。
而想要真正发展兴趣,还需要我们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主动去创造复杂性:去细细品味好吃的菜,去研究菜品的品鉴,去记住和分析看过的电影,去和新朋友建立更深入的联结……在创造、经历、理解复杂性的过程里,我们的兴趣才会真正被建立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