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简单的逻辑学》
当人们动脑筋工作时,逻辑是个伟大的工具。当人们进入冥想或者心不在焉时,意识不在发挥作用。因为意识不是人本身——它就像人的手脚,仅仅是个工具。
——薄伽梵(哲学家)
“这篇文章逻辑不清” 这是我曾经多次收到过的审稿意见。“请梳理你的逻辑”,是让我脸红却又茫然的评价。逻辑是我一直很渴望了解并且掌握的神奇扫帚,但印象中逻辑学的书籍都好难懂,而且看了也无法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最近读一本《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写得相对浅显些。作者的读者思维很强,很多描述都切中“抓不住逻辑的人的痛点,所以我常常有恍然而悟的感觉。
上周读完全书4/5,我有以下收获:
- 对逻辑学内容的理解
逻辑学由简单的原则搭建,难点在于复杂场景下的应用 ;主要方法不难理解,但仍然用不好的原因在于思考和练习不够。
读到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时,我觉得好简单。比如同一律,A就是A,不会是B。矛盾律,手心和手背同一时刻只有一面朝上,不可能既是手心又是手背。
直到读完基本理论部分,我发现主干内容似乎就构建在四个我都能懂的基本原理上。然而,我还是常常没有逻辑。
当这四个原理夹杂呈现在现实事物当中时,就会千变万化,角度多端,需要仔细辨识才能寻得踪迹。
常常一不留神,我就会疏忽掉不满足它们的部分,从而影响求解问题的效率。
当我们常常根据这些原理和方法检视自己的思考时,就能逐渐多一些使用心得。
如果能做到每日一练,逐渐像使用筷子一样熟悉时,逻辑就不会再这般遥不可及。
- 对逻辑工具的认识
(1)信念在于相信真相可寻
充足理由律是逻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更像一种信念。
逻辑推理的目标在于探求真相,但在真相出现之前,你是否相信一定会找到它呢?我曾经会怀疑,所以觉得人做的很多事情不一定能产生最终价值。但我后来渐渐发现,那是因为我知道得太少。
逻辑学工具是建立在真理可寻得信念之上。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并且是独立于自我之外的理由。
遇到未知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思考,仔细检查,推断各种特殊现象的原因,找到探寻求证的方向。即使暂时找到不到,也可能是主观耐心不够,或是没有做到充分研究。对于足够重要的目标,不妨把计划时期定得长一些,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找到它。
永远不要期望最快的、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方法。
曾经我会想当然地以为大部分问题都有一刀切的理想方案存在,后来渐渐发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常常是复杂的系统,我们用任何一种视角或方法,都只是一种解读。可以尝试寻找当下最关键的视角,但不必期待普适性的方法,除非我们盲目而一厢情愿地把问题简化。
(2)指导我们根据信息导向结论
人类认识世界的路途中,本没有路,逻辑工具告诉我们可以找到路的方向。
所谓的逻辑,就是让观念符合真相。
真相再没有人找到它之前都难以名状。越是基础的规律,迁移性越强。
归纳法和演绎法都是我们构建认知的重要工具。根据归纳法,我们可以通过搜集信息,总结规律,检验可靠性。根据演绎法,可以从已有的认知理论中找到最相关的角度,推断出对解释未知有用的规律。
(3)提供互相沟通的依据
如果把我们表达的内容视作一个叶片,逻辑就如同叶脉,呈现出结构主干和走向。
逻辑学明确建立定义和论证的主线。按照这些方法,常常可以使沟通最有效,尤其是在技术信息的交流中。
无论血肉如何丰满,先保证有骨架支撑。
甚至在很多时候,因为人们对这些逻辑推论方法的熟悉,使人们误以为自己明白了完全没都懂的内容。这在审稿中极为常见,即使对背景知识完全不了解,但因为看懂逻辑结构,也让读者能有读懂的快感。可见逻辑清晰在沟通中是多么重要的加分项。
3.对逻辑应用的预期
内省、自检是增强逻辑性的唯一路径。
一段时间内只练习一个原则,试试看能不能记得住常用常新。
期待自己逻辑肌肉能慢慢发达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