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工作中让我难忘的一次经历

工作中让我难忘的一次经历

作者: zkback | 来源:发表于2020-03-28 09:56 被阅读0次

    现在再看这些文字,有些字词还是很情绪化。但我还是决定留着。

    这是我的情绪,也是我的生活。


    据说,流水文还是用键盘击打比较好,一下一下地,会带来快感,不像提笔用力画来画去,纸容易破不说,手还累。以后再看,也不会有什么耐心去分辨潦草的字迹。

    我得不负责任地逼叨几句。

    “老张”要走了,换份工作。他一直在管文件盒,走之前,还要做一个“历史的切片”,可以说责任感很强了。妻子患了癌症,依然平均每日加班到十二点,第二天依然按时上班,周末还呆在办公室,面对一个个“新人”的重复问询,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今天我走的时候,办公室里已经换了一拨人,不变的只有已经达到某种境界的他。这样的人,我是佩服的。

    有时想想,这样的人挺难理解的。

    他说,“期待下次见面,你会更成熟”,我是真心感激这种指教的。是的,萍水相逢,但他刚好面临人生的转折点,感触颇深,我成了他的倾诉对象,他也成了我临时的老师。

    “教育”我的导火索是他昨晚的档期本来是我,但一直没和我联系,没说去办公室。从上午推到晚上,我是有点着急,就一连串地打了好几个电话。这是十分不合适的。我忘记了,他白天是不接办公室电话的,因为忙;我忘记了,领导打他手机,他也总是不让领导开口,就说“我现在很忙,等会儿我给您回过去”;更忘记了,小崔随口说的“他妻子生病了,他要去医院看他妻子”。

    为什么忘记呢?因为着急啊,出差刚两天的时候,搭档就打电话说,他买了19号的票,让我在这之前回去。虽然,搭档是礼貌性地问下我,什么时候能回去。我当时的回答是20号之前,肯定能回去。

    我理解错了老张的意思,老张说“20号截止”,指的是当天截止,20号刚好周五,下周就开始过年了。我理解错了老张的意思,和搭档也没说清楚,怪我没仔细看日历,分析“为什么是20号”。

    是的,要守信,不然怎么和搭档继续干活儿。所以,我急了。一急,坏毛病就出来了,平时打老高的电话,没人接,我就搁几分钟打一次,非联系上不可。

    但就像老高所说“你忘了身份、资历、职位、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告知我的领导,给我穿小鞋怎么办?干活儿折腾我,怎么办?”(事实上,已经有些折腾我了,要求严格了,开始给我点儿颜色瞧瞧了。)

    所以,加班到凌晨两点多,今天的收尾工作(修改14个人的表,以及汇报)愣是花了三个半小时,改签到12点55的高铁,让在地铁线路之间换乘的我急得满头大汗(一脸迷路的样子让地铁上的工作人员纷纷避开我的眼神,他们大概是预见到可能的求助了。)

    到车上,一坐下,我就睡着了。醒来又觉得饿,自己在车上去买饼干吃;赶着汇报完工作,拒绝了 xinya、gaogan 的招待,要早点儿回来。

    我在东站候车的几分钟里,发了条动态,是和同学一起吃饭的照片。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十分后悔加了同事的微信好友。

    • “晚上吃得怎么样?”——忽略我让他帮我准备泡面的事实;

    • “没吃”

    • “我看你发的照片,在那吃得很开心的样子”

    • “!@#¥%……&**()——”逻辑开始混乱、变得语无伦次。


    反思:

    1. 微信的朋友圈是选择性呈现自己的生活,片面、被曲解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如果是职场关系,误解会更大。不要秀,不要给别人想象的空间

    2. 个人的生活微信应该和工作微信分开。将私人空间和工作进行隔离。

    3. 如果面对两个工作任务,要特别注意中间有交叉的部分。对自己没有权限决定的部分,要慎重。要清楚哪项工作该对谁负责,要时刻注意谁的优先级更高。

    4. 那些早点儿走、晚点儿回来、享受专车的指责,只不过是自己没有享受到特权的酸葡萄心理罢了。呵呵。职场上的话不要太当真。

    所以,一看到我回来,就直接甩锅、走人,我是理解的。

    任何时候,自私、不担当、不具备同理心,都是不值得效仿的。可悲的是,今天这些评论他人的说辞完全能用到昨日的我身上。

    这就是我前后一个单位两个工作地点的区别,前一种是与人相处、办事儿,看情商、眼力劲儿,后一种明晰责任、不要出事儿,能懒则懒,山大王思想,以及一些勾心斗角的种种揣测,那些一起去整文件盒的同行伙伴儿和搭档见到我的态度上的差别,不就说明了一切吗?

    苏、鲁,哪里只是地域上的差别啊,京内和京外更不止是距离决策中枢远近的差别,带给人的影响是,明明无形中感受到了这一点,可行动上还是会犯这种非常低级的错误。这是眼界,这是格局。

    夜色朦胧,黑暗中看着雾霾笼罩下的道路,我的思绪不断涌动。工作三个地点之间的两条折线,不就是工作中的三个阶段吗?一个是需要我用一生的精力,殚精竭虑,也难以实现的跨越,另一个只是半天的行程而已。

    当我拖着拉杆箱回来时,我知道这种三级跳的体验才是真正宝贵的。出差见识到的更厉害的人,更先进的工作手段,更敬业的职业精神,更高的视野格局反而变成了次要的。这样短期的“位置”变化有利于进行准确地自我定位,而在一种环境里呆很久,不仅损害这种对自己的定位,更严重的是,迟钝了这种器官的机能。

    这种机会是很少的,旅游、休假、学习一门新技术都不具备这种属性。比如说,对于一天24小时,现在还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吗?那种争分夺秒、高效运转的头脑惯性,让我对这几排板房的生活更显警惕。

    工作关系对应的是人情淡漠,老师那张反映职场关系的图片,“表面上笑脸相迎,暗地里拿枪指的对方”,实在形象。一时的印象不好可能需要我花很久的时间才能改过来。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发来的链接里总是很强调“如何说话”“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整个行业的效率远远低于新兴的互联网公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作中让我难忘的一次经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fj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