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觉察,是一切心理疗愈的基础

觉察,是一切心理疗愈的基础

作者: 葆和堂 | 来源:发表于2021-09-09 10:38 被阅读0次

    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处囹圄的人,是不可能迈出这座监狱的。同样,一切心理疗愈的展开,必须建立在患者本人觉知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失调与障碍的基础之上。

    佛法所认为的自由,也是建立在觉察的基础之上,能充分地认识自己、驾驭内心。没有觉察就没有自由。没有觉察的人,会被自己内心的各种冲动所裹挟而浑然不知。

    卡尔荣格也曾说:唯一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就是让你的潜意识进入你的意识。当你有意识地去聆听自己的固有心智模式,观察思维与情绪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时,才会明白自己那些不受控制的强迫性思考和负面情绪并不是无迹可寻、一尘不变的。若不去觉察,人会被自己的无意识习惯反应推动,进入一种"自动驾驶"的状态,像机器人一样重复旧的行为模式,深陷过去的痛苦无法自拔。

    因此,一切心理疗愈,必须以觉察为原点展开。

    觉察有其表层的意义与深层的意义。表层的意义即,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心智已经开始掌控自己,自己已经陷入了无意义的强迫性思考,需要在思维、情绪、行动层面做出一定的调整。深层意义即,全方位审视、观察自己的心理过程(思维、感受以及两者的因果关系),像旁观者一样明晰自己的思维模式、情绪反应与行为模式,要么进行理性的驳斥,要么如其所是、任其自己消失。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讲,能达成第一层目的即可实现痊愈;但对于迈向觉醒开悟的修行者而言,必须进阶到第二层。

    具体来讲,觉察能力是对于思维、情绪、躯体症状感知后,抽身观察、不与它们混同的能力。它与单纯的“感受”力差别很大,感受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并且神经症患者的感受能力往往比普通人还要更细腻与敏感。感受能力强调的对于思维、情绪、躯体感受的关注度与敏锐程度,而觉察能力强调的是虽然察觉到了自己的症状,但能和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与其产生融合的过程。

    很多神经症患者说自己对想法、情绪、躯体感受很敏锐,经常喜欢自省,他们会误认为这是觉察,事实上这只是感受,是深陷在症状中无法自拔而已。由于疑病素质与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神经症患者对于症状的主观感受都是夸大化的、不客观的。感受与觉察是相互拮抗的。若你在症状的漩涡之中无法抽身,被情绪冲撞的七零八散,那肯定不会拥有仅仅观察、不被带入的能力,会不断地与想法产生“认知融合”,去认同念头、认同情绪、认同痛苦。因此,觉察是仅仅察觉到念头的产生,但不去跟随,仅仅察觉到情绪的感受,却不排斥、不对抗。

    这里打两个很形象的比喻,感受就像是跳入河水之中,随波逐浪,而觉察就像是站在岸边,客观、清楚地看潮起潮落;感受就像成为朵朵的白云,随风飘荡,而觉察就像成为白云后面的蓝天,岿然不动。

    觉察练习的关键在于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从思维、情绪、感受的漩涡之中抽身出来,允许症状产生,但不去融入、跟随它们。对感受、情绪的觉察是觉察练习的线索,对念头的觉察是觉察练习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情绪只是念头在身体上的反应,念头是情绪的根源,另一方面,是因为情绪、躯体感受的体验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相较念头更容易捕捉。觉察念头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大部分神经症患者是对思考上瘾的,往往沉浸在思维带来的痛苦中却毫不自知,同时,我们的思维不仅包括表层意识中的“想法”,还包括潜意识中的功能失调性假设与核心信念,这两者很多时候是无意识、一闪而过、稍纵即逝的,所以觉察到并仔细看清会有一些难度。

    不要期待觉察会给你带来什么一蹴而就的效果,因为一旦怀有目的的觉察便不再是接纳,而是控制。念头永远不会停滞,情绪永远不会止息,觉察的目的仅仅是觉察,不是泯灭症状。

    事实上,任何疗法,无论是森田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还是认知行为疗法都无可避免地会以"觉察"为出发点。森田疗法中的"顺其自然"(抑或"忍受痛苦")所强调的对于痛苦的允许、对于主观情感规律的认可与服从在本质上也是对于症状的觉察;接纳与承诺疗法的"认知解离"与"扩展"更是形象、具体地展示了对于思维与情绪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对于扭曲认知的觉察与扭转。

    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觉察。

    觉察久了之后,你会愈发清晰地看到自己起心动念、情绪发作的全部过程,甚至每一个细节,进而意识到原来的自己一直在扮演一个"受害者",现在的自己则是一个全新的维度,看待问题会有一个全新的"上帝视角"。念头的来来去去,情绪的起起伏伏无非只是"观察者"这个投影源所投射在剧幕上的一出出戏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觉察,是一切心理疗愈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fy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