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开头是两个寓言故事,一个是龟兔赛跑,一个是蚂蚁和螽斯(螽读“中”的音,昨天刚查的,螽斯就是蝈蝈的意思)。通过这两个故事展开的讨论,书不长,很有意思,也能带来一些思考。作者是日本人,书中的方法是《目标》的作者高德拉特的TOC理论简化而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目标原书。
龟兔赛跑的故事略。
蚂蚁和螽斯
蚂蚁和螽斯住在田野里。
蚂蚁一天到晚忙着找吃的,准备过冬。螽斯呢,整天抱着琴,从早到晚唱个不停。
蚂蚁几次对螽斯说:“冬天快来了,快准备点过冬的粮食吧!”螽斯看了看蚂蚁,根本不听,又接着唱歌。
天气越来越冷,田野里再也找不到可吃的东西了。
一天,蚂蚁正在晒粮食,螽斯走过来说:“好朋友,我好久没有吃东西了,饿极了,你能给我一点吃的吗?”
“夏天你不是很忙吗?”蚂蚁问,“你为什么没有贮藏粮食呢?”
螽斯说:“我只顾唱歌了!”
蚂蚁撇撇嘴说:“那么,你也可以唱歌过冬啊!”
全书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故事进行挖掘后,将三种思维方式进行了介绍。
分支图:将杂乱无章的事变得逻辑清晰
疑云图:将两难结构加以整理归纳,实现共赢。比如老妈和媳妇掉水里应该先就谁?
远大目标图:如何将不可能的目标实现。这个我觉得真的是提供了一种思路,值得借鉴。
首先是分支图,作者让我们先看两张图
从上面的右图来看,具备相互关联的从逻辑上会更加清晰。当我们去判断事物的相互关系最好的切入点是通过因果关系进行判定。
用图示来表示,就如同上图,A代表因,B代表结果,箭头代表相互关系。这种图的读法是假如A则B,但从实际中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造成一个结果,我们再看下面的示意图:
左图读法为假如A且B,则C。
以螽斯的故事为例:明显用螽斯夏天都在玩耍去判定它冬天没有东西吃的结论未必实现,由此引出分支图的第一个功能,也就是利用分支图思考为什么。
通过上图,结合我们判断出的”为什么“再来确认这个逻辑的合理性。如果这是最终的因素,我们可能得出:冬天没有东西吃是因为螽斯一直在玩耍的行为和冬天没有食物的环境因素导致。也就是说如果螽斯预想到这个结果有可能会改变它的行为,防患于未然。
因此,在使用分支图时,我们需要通过逻辑性的思考去找出”进行A就会造成B“的理由,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可别小看这个为什么,很多人的成功就是多了一个“为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