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阅读史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朱永新老师如是说。
真的静下心来回顾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才发现精神成长不过是这几年才开始的自发追求。
工作以后,回望过去上学的时光,我只能说我上了二十年学,却不敢说我读了二十年书。除了教科书之外,读的书屈指可数。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读过琼瑶的言情小说。现在记得最清楚的大概就是《窗外》了,不被世俗认可的师生恋,欲罢不能,欲说还休,那些痛苦挣扎,竟然是我爱极了的。读的最多的当属《红楼梦》了,高中时候的枕边书,每每睡前拿起来翻几页,感叹于宝玉的痴情,对那个寄人篱下小心翼翼的黛玉心痛不已。总觉得自己就像极了黛玉,敏感脆弱,心疼黛玉就像心疼那个青春期的自己。
不知道是因为性格使然,我才会选择这些书,还是因为这些书,我才会有这样的性格,亦或二者都有。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节点上,我变成了我,一个有着敏感脆弱玻璃心的姑娘,对于那些所谓的痛苦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没能从书中获取更多的能量,没能从他人的精神世界中汲取前行的营养,我的求学之路走的苍白无力。
没有明确的目标方向、没有全力以赴的奋斗青春,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了工作岗位。
现在想想真是后悔,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最该读书的年纪里,却只是与几本教科书相伴。这当是人生极大的遗憾了吧。现在当了中学的老师,愈发觉得读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竭尽全力挤出时间,留给孩子们读书。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匮乏。拿着课本、看着教参、网上下个教案,生生把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搞成了按部就班的知识搬运工。
工作以后的闲暇时光更少了,忙忙碌碌是工作的常态。那段时间,对于专业发展我并没有什么概念。
那段时间,读了大量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雾都孤儿》、《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等,大量小说的积淀,最大的好处就是我开始了对人生的思考,渐渐明白,苦难是人生的底色。所有的小说,所有的故事,哪一个不是苦难重重,故事中所有的主人公在那重重苦难中,披荆斩棘,或许也不能见到有阳光照进苦难的生活。尽管如此,每一个人都是用尽全力的、拼命的“活着”。也许苦难才是生活的本质,不放弃才是我们面对苦难生活的态度。
大概是对这些小说的阅读、也或许是现实生活的磨砺,整个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多愁善感、玻璃心,这些都似乎从我的标签中剔除了,转而取代这些的是从容淡定,乐观豁达。
最大的转变可能是从读育儿类的书籍开始的。
当妈妈后,更感知识的匮乏,急需补充知识,让自己能当一个合格的妈妈,开始疯狂补课。读书是最好的方式。《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我知道要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交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情感类的词汇,帮助孩子清楚地表达自己感受,并且帮助孩子习得很多的优秀品质。《正面管教》让我知道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既不娇纵也不严厉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合作。
当然还有很多亲子类的书,《不吼不叫》、《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养育男孩》、《养育女孩》……
读书最大的益处就是让你有面对生活的底气,不会左也不会右。在管教孩子上,读书是我做一个好妈妈的能量来源,我会清楚地知道教育孩子的原则和底线,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读书,是想努力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妈妈。
度过了入职初期的慌乱,渐渐感受到自己的鄙陋。读书便成为一种成长的自觉、生活的方式。遇到问题,不管是生活中的还是工作上的,读书是最好的求助方式。痛苦迷茫的时候,我会从书中得到慰藉,得到力量,知道如何应对当下的难过。
读书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听书。这几年听樊登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上下班的路上、做家务时,打开手机,我就能收获知识和力量。很多时候,讲的书都是治愈系的,低落的心情会昂扬起来,听《钝感力》会治愈我的玻璃心;听《搞定》会更合理的进行时间管理;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成为我努力的方向,不被关注圈的事情控制,尽量去做影响圈的事情;听《非暴力沟通》,我开始观察自己的沟通方式,一开口是讲的是事实还是评价;听《高能量姿势》我会在每次参加重要活动时,给自己一个葫芦娃的姿势,让自己更在状态,努力《掌控习惯》,告别《能力陷阱》,《即兴演讲》给自己的学生《赋能》……听书,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现在面对生活工作的态度完全不同于以前,积极主动是我努力的方向。
除了听书之外,我也开始努力把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读的书林林总总,各种各样。关于班主任的书读了很多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家长》、《爱心与教育》。有时候感觉李老师真的是把教育做到了理想境界,李老师的爱心让人感动,那句“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感到幸福”的班级使命深入人心。爱心、民主是李老师教育的标签。我深深认识到,教师要努力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说自己的话。
更加惊异于李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写下教育手记,记录他教育生涯的点滴。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 寻找教育的契机。我也曾循着李老师的方法去教育我的学生,用爱心赢得学生,用民主尊重学生。我相信,改变学生的行为,爱心一定是最好的方法,而不是要让学生感到糟糕才能变得更好。
读王君老师的书,一路修行系列:《一路修行做女人》、《一路修行做班主任》、《一路修行做老师》。还有《听王君讲经典名篇》、《听王君讲作文》、《见字如面》、《更美语文课》等等。这其中有教学实录,记录了王君老师很多经典课例,我曾经反复研读,惊异于王老师思维的灵动新颖,她的奇思妙想惊为天人。其实我知道,那一定是日积月累才成就今天的君姐,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对于语文教学,我也因为王君老师开始有不同的认识,王君老师认为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特质进行教学,所有的教学都要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先分清楚文本特质,不能所有的文章都是同一种教法,这个观点刷新了我对于语文教学的理解。
读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肖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摒弃那些浮华,老老实实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的基本能力——“听说读写”,他用自己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像一股清流,让我们一起告别那些眼花缭乱,老老实实教语文。
读余映潮老师《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人耳目一新。读《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老一辈语文人的敬业精神真的值得倾佩。曾经一度以为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没什么了不起,随着实践的推移,教学经验的增加,才渐渐明白,这是平凡朴素的伟大,没有花里胡哨,却是踏实的进行有语文味的训练。
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开始明白“闲愁自是闲愁,动起来闲愁就会少了很多,动静之间寻找最好的平衡”。《谈美》是最好的美学普及书籍,美育是每个人一生的课程。
读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目送》、《亲爱的安德烈》,不一样的角度看待不一样的事情。每个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过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读叶嘉莹先生的《人间词话七讲》,感受两位大师跨越世纪的精神交流。
读倪岗老师的《初中语文课程内容重构》,感动于一个语文教研员的情怀和眼界,读他的《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惊异于他们在整本书阅读中做的脚踏实地。
读彭小六的《洋葱阅读》,寻找快速阅读的路径,相信二八法则在何时何地都起作用。还有《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高效阅读》,比较中汲取经验。
读华德福教育《我从彩虹那边来》、《我们究竟为何在人世》,了解人生的七年规律,关注每一个月亮交点。
读孙绍振老师的《名作细读》、《月迷津渡》,关注文本解读的矛盾法和比较法。
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试着用不吼不叫的方式与孩子们合作。
读《断舍离》、《让你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开始努力奉行极简主义,告别对物质的占有欲。读《扫除道》,我开始相信,打扫卫生是最好的修行。
读《安娜卡列尼娜》,被托尔斯泰细腻的文笔所感动,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读《白鹿原》、读《时间简史》、读《人类简史》、读《中国哲学简史》……
一路走来,读书写文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成长的自觉。一直相信读书是最便捷的成长之路,所有读过的书都会成就你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