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宝宝讲绘本,拿了一本“去幼儿园”,他说“不看”,我说“这个是讲小熊熊、小狗狗他们去上课的故事呢”,幼儿园这个词他比较陌生,所以不感兴趣,但是上课是知道的,还挺喜欢每周去上早教课。所以马上说“好的,看这个”。
我开始讲内容,其中一页是大象过来了,书上写着”咚——咚——“的拟声词,我也没站起来,就坐着把脚往床上重重踩几下,嘴里说着“咚——咚——,大象来啦”,宝宝马上就特别兴奋,立刻站起来,使劲用脚踩着床,嘴里也说着“咚——咚——,大象来啦”。哈哈,特别可爱。
后来还把整个绘本自己翻着讲下。每页虽然只能讲一句半句,有的还是我提示着问着说出来相应的内容,但是至少看着像是自己可以讲比较完整的故事了呢。
欣慰宝宝的进步。
另外总结下自己的感悟:
1、小朋友确实是喜欢旧故事,讲过的故事,联想于之前看《金字塔原理》中讲的道理,序言一定要讲观众/听众/读者知道的内容,然后再逐步引出想要讲的观点。确实是这样,直接讲大家不知道的东西,会感觉莫名其妙、不知所谓。
2、小朋友喜欢讲绘本时加入动作。就像之前讲那本“不可以乱扔”中,小熊被西瓜皮滑倒了,我模仿了这个动作之后,他特别感兴趣,反反复复不停地让我做了很多遍。所以后面再讲绘本可以考虑多加点动作。推广至自己想要准备的演讲,也可以考虑设计一点动作,至少要考虑如何讲内容更加形象、具象地体现出来。这样才会更吸引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