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的时候,经常会有朋友会问,我也想写,但就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办呢?
在写作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不知道写什么的困境,或者说灵感枯竭的时候。一开始不知道写什么,就硬写。这只是写作初期的问题,后期你只会有太多想写的内容写不过来。
一、为什么我们会不知道写什么呢?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1、要对这个世界有点意见。一个写文章的人,应该是一个很有态度的人,你觉得这个世界还不够好,你对这个世界要有点意见。随时想要通过表达来参与这个世界,创造价值。
比如: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杭州杀妻案”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就有人写了一篇文章提醒女人们无论结婚与否,都要小心这几种男人。
著名作家张大春说,他每次写文章前要做的准备不仅仅为写一篇文章而做。他认为,写文章之前或者开始表达之前,要问自己:我对这个世界还有没有话要讲?
2、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很可能是你对写作范围的理解太狭隘,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万事万物皆可成为写作的对象。
比如今天你突然心情低落,你可以写200字跟自己说说话,梳理一下自己的内心想法;比如:你今天看了一个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故事怎么样,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冲击,也可以向大家分享一下。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里,那些搅动你情绪的东西,那些让你触动的,让你感动的,让你惊讶的,让你欣喜的,让你愤怒的,让你反思的,让你困惑的,都是你写作的源泉,都值得我们去写。
3、写作定位。在写作的初期,要通过不断尝试,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写作定位。
请发自内心地问,自己的热情兴趣在哪里,那就是你的写作定位。找到你的写作定位后,持续、深入、大量、多维度地了解这个领域,你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选题。
千万不要什么都写,今天写影评,明天写乐评,后天写职场文章,大后天写情感故事……什么都写,一定什么都写不好。
二、怎样确定选题?
当你每天都有很多选题可供选择时,你要解决的问题就会变成:写哪个更好?
很多人写的文章阅读量总是不高,就是因为他们一有某个想法就马上下笔写。今天干了什么,你就去写;今天学了什么,你就去写。
但读者凭什么关心你一天到晚做的那些琐事?我们在写的同时一定要满足“绝大多数人关心、对绝大多数人有价值”这一条件,如果只满足自己,那就是在进行自娱自乐式的写作。
到底怎样做选题才能让更多人愿意看?优质的选题离不开三个底层逻辑。
爆款选题的第一大底层逻辑就是选择潜在阅读人数足够多的话题。选题太小众,我们可能就要放弃,小众选题永远出不了大爆款。在有多个主题可以写时,优先选择覆盖面更大的主题。
优质选题的第二大底层逻辑就是:话题要直击用户的大痛点。痛点大小决定读者的共鸣有多深。比如对于一个职场年轻人来说,与办公环境相比,升职、加薪是一个更大的痛点。在面对这样的用户群体时,你讨论升职、加薪一般会比讨论办公环境能获得更高的阅读量,更容易写出好文章。
优质选题的第三大底层逻辑是:话题本身要有极强的社交原动力,有多少人会传播。有趣,有话题,有归属感的文章,会有更多的人去分享,去讨论。
三、日常寻找优质选题的路径。
在写作中我们都会面临不知道怎么写的困境,以下是五种选题的路径。
第一点是从人群的共性需求出发找选题。人的所有行为首先要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写所有人的共性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第二点是从从共性中回归,回到个体经验、个体追求、个体喜好中来。人们有共同需求,也有自己特别关心、擅长、专注、喜欢的领域,人们在这些领域充满了创造力。
当你想在一个特别的领域写文章给一群特别的读者看时,怎么挖掘选题?其实就是回到这群读者真实生活、工作、思考的场景中,在读者做一件事的每一个环节问自己,这一环节可能遇到怎样的难题、困境、心情、思考。这些都可以写。
第三点是立即输入以触发思考。当你不知道写什么的情况下,马上去找本书来读,知识和思考都是会发生碰撞的,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去写。
读书、聊天、听课、读文章、看节目、看电影等都是立即输入的方式,然后多和读者交流,从交流反馈中找到读者感兴趣的话题。
第四点是关注热点以提取话题。
热点事件发生时,媒体、网友的集体讨论本身就是一场思维碰撞的好戏,你从中观察、分析、思考,总能找到很多自己特别想说的话、想写的话题。
第五点是模仿借鉴和迁移转换。最后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一篇好的文章80%都在选题上,其中的20%在内容和运营上,它决定着读者是否打开看你的文章。以前有句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选题正确了,你的付出才不会是徒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