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罗马帝国的崛起》阅读笔记

《罗马帝国的崛起》阅读笔记

作者: 丁脏脏 | 来源:发表于2015-07-05 00:03 被阅读528次

    很久就想读一本有关罗马和希腊化世界的史书,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虽说面面俱到,但是全套下来得十几本。自奥古斯丁建立罗马起,到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到西罗马灭亡,到东罗马乃至拜占庭为突厥人所灭,时间跨度超过千年,详细了解这段历史将会花费巨大的精力,所以选取整个历史中有重大意义的转折,事件等专门阅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罗马帝国的崛起》描述了罗马由王权转变为共和制后,通过和迦太基争霸地中海,进而统一希腊世界和小亚细亚,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的历史,时间段大致与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到西汉吕后乱政同步。作者波里比阿是希腊亚该亚人,作为人质生活在罗马,同时机缘巧合和罗马征服非洲的关键人物小西庇阿建立了密切的交往,所以经他的史料应该是详实而可靠的。

    全书大致沿着罗马和希腊化世界两条线延展,同步比较西方的罗马世界和东方的希腊化世界所发生的事情。其中,罗马和迦太基的三次布匿战争是全书的核心,而其中尤以第二次布匿战争着笔甚多,也是全书最出彩的部分,我们会在这里看到两个关键历史人物汉尼拔和小西庇阿之间的对决。

    第一次布匿战争是罗马和迦太基的第一次正面接触,缘起是双方对西西里岛控制权的争夺。不断扩张的迦太基使罗马元老院意识到迦太基最终会以西西里为基地威胁罗马,于是借着一次由佣兵引起的叛乱,罗马和迦太基开始了第一次对决。虽然罗马最终击败了迦太基并取得了大部分西西里的控制权,但是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迦太基的威胁,迦太基的舰队依旧对西西里的各个城邦构成严重威胁。同时迦太基征服了西班牙,并进一步在那里建立了新迦太基城,并和罗马签订了和平条约,从另一个方向扩展了自己的空间。第一次布匿战争基本以平局收场。

    第二次布匿战争源于在西班牙经营多日的迦太基统帅汉尼拔主动向罗马发起的挑战。汉尼拔的父亲,就是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扬名的哈米尔卡.巴卡。这位父亲自小就对汉尼拔进行着全方位的仇视罗马教育,以至于汉尼拔纯粹是”怀着对罗马的深切仇恨”发动了战争,而远在北非的迦太基本土却没有为这突如其来的战争做好准备,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迦太基的失败。

    第二次布匿战争是两个人的战争,一个是迦太基的汉尼拔,另一个就是罗马的西庇阿。汉尼拔孤军深入,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接连大败罗马军队,肆意蹂躏罗马本土,甚至一度兵临罗马城下。此时罗马方面的重要人物西庇阿出场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西庇阿没有选择与兵锋正盛的汉尼拔正面交锋,而是选择偷袭了汉尼拔的老巢,位于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并一举占领了新迦太基。此役汉尼拔的弟弟哈斯德鲁巴战死,汉尼拔的后方门户大开,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形势就此逆转,汉尼拔不得不退守迦太基本土,最终西庇阿攻入北非,迫使迦太基签下城下之盟。第二次布匿战争以迦太基的失败告终。

    回顾一下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过程是个有意思的事情。这是一场双方都没准备好的战争。就迦太基而言,本土甚至不知汉尼拔已经领兵翻越阿尔卑斯山开赴罗马本土,直到收到前线胜利的消息,迦太基方才派出力量为汉尼拔运送补给,然而站在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角度上看,这点行动显然杯水车薪,先天占海上优势的迦太基甚至没有想到出动海军封锁地中海,以至于西庇阿能在迦太基的眼皮底下率舰队偷袭新迦太基城,这真是迦太基方面的一大战略败笔。就罗马而言,虽然对汉尼拔有所提防,却没有想到他能翻越阿尔卑斯山出现在罗马本土,被打个措手不及。

    整个战争中汉尼拔和西庇阿无疑使最耀眼的两颗将星。汉尼拔无疑是个战术天才,翻越阿尔卑斯山在那个时代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佳作,需要有非凡的勇气和魄力。事实证明汉尼拔的冒险成功了,罗马在汉尼拔的打击下惊慌失措,接连折损大将。然而这种战术的缺点显而易见,就是孤军深入,后勤无法持续,无法进行持久战。当时罗马国内有好多臣服于罗马的部落,汉尼拔的胜利吸引了一部分部落前来投靠,并带来了相应的补给,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汉尼拔在罗马的征战。不过正如当初投靠罗马一样,这些部落是典型的墙头草,一旦新迦太基陷落,这些部落边纷纷和汉尼拔划清界限,于是汉尼拔立刻在罗马陷入了困境。

    而西庇阿在审时度势之后,没有选择和汉尼拔正面交锋。因为情报显示此时的新迦太基无人防守,因为坐镇新迦太基的三位大将均在不同的方向和当地野蛮人交战,其中就有汉尼拔的弟弟哈斯德鲁巴。西庇阿认为攻陷新迦太基将对汉尼拔的军心产生极大动摇,所以他果断决定偷袭新迦太基。结果是新迦太基陷落,赶来救援的三路大军也分别为西庇阿各个击破。结果正如西庇阿所料,新迦太基陷落的消息传播出去之后,汉尼拔军心大乱,原本归附于他的部落也纷纷倒戈,罗马方面从此一举扭转颓势。西庇阿攻心为上,从跟这个角度上看,西庇阿似乎略胜一筹。

    最后可以看看这两个国家的表现。迦太基在整个战争中始终给我一个局外人的表现。汉尼拔胜利了,高高兴兴的送点补给过去,拉回满满的战利品;失败了,却不见及时的给出必要的援助,更没有封锁海上交通以策应汉尼拔。迦太基就在这种围观中迎来了汉尼拔的败退和西班牙的丢失。而罗马方面在危机时刻全国动员起来,在接连大败的情况下依然调动全国力量设法反击。在此情况下,迦太基的失败也是注定的,汉尼拔的英明神武无法掩盖迦太基本土的短视和优柔寡断。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原本和罗马实力不相上下的迦太基从此彻底失去了和罗马争霸地中海的资本。战争结束后罗马在和迦太基的协定中留了后门,使得后汉尼拔时代的迦太基长期陷于和周边部落的混战中,国力再也没有像第一次布匿战争后恢复。而罗马方面则借着战争的胜利将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纳入版图,并将希腊诸城邦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加上之前已经征服的马其顿和叙利亚,罗马已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州的泱泱大国了。

    迦太基方面,长期陷入部落混战的迦太基终于引来了罗马的再度干涉。第三次布匿战争和第四布匿战争的结果是迦太基终于灭亡,迦太基城被西庇阿付之一炬。

    希腊化世界作为本书的另外一条叙述线,记录了包括伯罗奔尼撒半岛,马其顿,小亚细亚和埃及在内的大希腊化世界在罗马和迦太基争霸地中海这一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过本书并没有就之前的希腊化世界的历史做一介绍,好在本书的译者在正文前准备了长达一百多页的导读,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希腊化世界在亚历山大大帝手里完成了统一,但又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死去而迅速分崩离析,分裂为马其顿,叙利亚和埃及托勒密三个国家。此后的历史,基本就是这三个国家和罗马之间的“四国演义”了,最终埃及归顺了罗马,而叙利亚和马其顿则被罗马所“解散”,而长期生活在这三个国家阴影下的伯罗奔尼撒诸城邦国家,如雅典,斯巴达,西西里等,基本成为罗马的保护国,并在不久之后正式并入了罗马的版图。

    本书的另外一个主要内容是对罗马的政体做了一定的论述,并认定罗马元老院—执政官—公民三位一体的政体是最好的政体。不过作者显然没有想到若干年后罗马会选择推翻他眼中完美的政体而选择帝制。

    本书的成书目的,如作者所言,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实现当时“全部世界”的历史。然而随着后来罗马的灭亡,欧洲进入了中世纪时期,再加上章节不断佚失,本书作为“教材”的意义也逐渐丧失,而更多的作为“历史爱好者的读物”而存在。但无论如何,本书也是作为了解罗马迦太基争霸地中海这段历史的最好的材料之一。

    最后要赞一下本书的译者,翁嘉声。不仅为读者准备了一百多页的导读,使读者能够更好的掌握当时的历史背景;而且翻译行文流畅,毫无历史学家学究的枯燥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罗马帝国的历史是西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罗马灭亡后的欧洲进入了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时期,直到文艺复兴以降,西方世界才逐渐形成今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了解罗马的历史是理解西方世界的基础。虽然阅读本书的初衷只是为了了解历史,然而读完之后却意犹未尽,这大约是源于我对现在国内自由主义派鼓吹西方式宪政及政治改革的“不完全信任”感。这也决定了在未来的阅读生活中,我需要继续在这个主题范围内寻找优秀的作品充实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马帝国的崛起》阅读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sy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