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的几次对外征服,严重消耗了帝国的实力,造成了经济资源衰竭;伊斯兰教的崛起引发了对圣像崇拜的抵制,帝国开始破坏圣象运动,让西方的罗马教皇开始抵制,并借机给法国人查理曼加冕,打破东西方的平衡,造成东罗马和西欧的分裂;而东罗马完成中央集权制的转换后,相应宫廷体系没有跟上,造成内斗,帝国的统治中心岌岌可危。
1.不合时宜的扩张,让东罗马帝国的实力严重透支
罗马帝国以军事立国,东罗马虽然也延续了这种风格,但在它存续的1100年里,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采取守势。这个本应该防守为主的帝国,每当它试图开展对外征服,都会陷入一阵大衰退。 第一个发动扩张的,是查士丁尼皇帝。他也算一位伟大的皇帝,在位期间,重修的圣索亚大教堂,并把之前散布在各地的律法条理加以整理汇编,即《查士丁尼法典》,被誉为欧洲法律之父。他在位期间开展的很多对外战争,是明显超过当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之所以这么做,和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
查士丁尼来自之前东西罗马帝国的交界地带,他出生的时候,西罗马帝国灭亡还没几年,他一直想要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打回老家。所以在他当皇帝后没多长时间,就开始了一系列对外战争。但无论他怎么打,都逃不开东、西两线作战的命运。在世界战争史上,两线作战一直以来都是个忌讳,但这个时候的查士丁尼,由于贪功心切,甚至主动挑起两线战争。他先是派兵进入意大利半岛,和占据原来罗马城的东哥特作战,随后又转过头和东边的波斯帝国开战,他甚至还横跨过整个地中海,深入到北非地区。打仗是需要钱的,为了维持连年的战争,查士丁尼不得不动用国库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结果造成了帝国内部的经济危机。虽然形式上收回了之前罗马帝国时代的大部分领土,但没过多久,这些领土又一个个地相继丢掉了。在这之后的400年,东罗马帝国再没有力量 发动大规模扩张战。到了巴西尔二世登位,这位善于骑射的马上皇帝不仅是两线作战,并且是四面出击:向东,他深入亚美尼亚;向西,他打到意大利半岛;向南,他对阿拉伯人采取强硬措施;向北,又消灭了保加利亚王国。但和查士丁尼时代时期一样,巴西尔二世时代也没能长久。他们继任者的命运,无一例外的都是大兴之后的大衰,资源都被前任皇帝用来发动战争,连年征兵,土地荒芜,国库空虚,再也没办法应对更多新的敌人,国家从此走上衰落的道路。
二、破坏圣像运动让东罗马帝国和西欧对立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灭亡了,但以罗马城为中心的教会组织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原来统一的西罗马政府被推翻以后,国家四分五裂,变成了一个个小王国,历史上管欧洲西边的这半部分叫做“西欧”。西欧依然还是信仰基督教,并且,由于之前罗马城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罗马的主教自然就成了整个西欧的精神领袖,被称作“罗马教皇”。东罗马帝国教会的首领叫做“大牧首”,和“罗马教皇”的区别是,这个时候东罗马的皇帝还在,所以东部的“大牧首”并没有那么大权力,很多时候要听命于皇帝。 “破坏圣像运动”是指在8到9世纪这一百多年当中,东罗马帝国发生的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毁坏基督教画像的行为。这次运动,不仅给帝国内部带来混乱,也让它和西欧的关系恶化,甚至由此引发了东西教会大分裂。 基督教的兴起,让罗马帝国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最终成了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它所衍生的一些内部纷争直到后来也没解决,一直延续到了东罗马时代。其中重要的争议之一就是——要不要对耶稣和基督教其他圣人的画像进行崇拜。本来这只是个基督教内部的理论问题,但由于它和经济、社会甚至军事问题相互纠缠,最后演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 按照早期基督教的教义,是不允许偶像崇拜的,这也包括耶稣本人的形象。但早期的基督教徒,很多都是来自之前的希腊、罗马地区,这些地区原来是多神教,有着非常浓厚的形象情结,教会为了吸纳更多信徒,也默许了圣像的存在。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很多年,都没什么问题。但7世纪以后,伊斯兰教兴起,他们严格禁止偶像崇拜。由于和东罗马帝国距离非常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很多边境地区的军事贵族。并且,基督教势力越来越大,教会已经成了东罗马帝国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它们通常盘踞大量土地,享受着税收减免,这对国家财政的收入也是个阻碍。 8世纪开始,皇帝利奥三世发起了破坏圣像运动,想要借着这次运动打击教会势力。但罗马城所在的西欧地区已经完全基督教化了,而这些地方的宗教领导人是教皇,借着这次破坏圣像运动的导火索,罗马教皇索性宣布:开除皇帝利奥三世和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的教籍。利奥三世作为报复,也派兵活捉了教皇。在这个过程中,法兰克人崛起,他们虽然也占据了罗马的土地,但在政权的合法性上始终存在问题。公元800年,法兰克人的国王查理曼,在罗马圣彼得教堂做礼拜的时候,被当时的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罗马教皇原本只有宗教上的权力,没有世俗权力,但在这之后,罗马教皇就有了武装保护人,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完全可以和东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抗衡了。 东西教会的分歧越来越大,终于酿成了1054年的基督教会大分裂。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大牧首分别把对方开除教籍,两方面的教会开始各自独立发展:在西欧形成了后来的天主教,使用拉丁语传教;而在东罗马形成了东正教,用希腊语来祈祷和礼拜。这种分裂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三、宫廷斗争让帝国统治中心受到削弱
经过从戴克里先到君士坦丁几代人的努力,东罗马帝国现在已经完成了向君主专制国家的转变。到了东罗马时代,“皇帝”的含义已经更接近人们理解的常规意义上的皇帝。 东罗马帝国本质上是个基督教国家,遵循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皇帝也是基督徒,所以,他除了妻子之外没有其他配偶。这首先造成一个问题,就是皇帝后代“断档”的概率大大增加了,一旦某个皇帝没有后代,就相当于这个王朝绝嗣了。作为对一夫一妻制的补充,东罗马帝国规定:皇帝的配偶、兄弟、姐妹甚至女婿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继承皇位。 骨子里,东罗马帝国属于皇权专制,皇帝的能力、才干甚至包括他的寿命,都对国家非常关键,但宫廷制度又不支持产生足够多、足够强的继承人,所以就造成了后劲不足,再加上它允许那些“亲友团”参与到皇位的事情上来,必然会造成宫廷内斗。据统计,整个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皇帝由于没有结婚或没有合法后代造成皇位空缺;而93个皇帝当中,有40人非正常死亡,其中被处决和暗杀的有34个,被流放、监禁或迫害的有42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