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把征文《我和我的家乡|故乡的母校》完善好,并配图发给了宣传部胡老师,也算是了却近来的一桩心事。近几年来,每年的强国征文,我都会投稿,并被采用一篇,因此,今年也想继续坚持,更何况,这次征文主题,我有千言万语,如不借此机会,表达一下自己的故乡之情,事后,定会遗憾深深啊。
尽管有初稿,删减、完善、修改,竟也花了我一个早上和上午的时间,才最终完稿。接下来,就静待结果了。这篇征文,不管能否采用,我都已坚定了一个想法,对于这次征文,我一定会锲而不舍,直到有一篇被采用。人啊,活在这个世上,不就应该要有点这样的精神吗?不然的话,浅尝辄止,逢事半途而废,又何来人生成就感。
我七十年代末出生,如今,人已近半百,有时候,却感觉活得不够淡定。对于自己而言,有很多想法,不甘于平庸过活,付出了行动,却总自我感觉不给力,似乎也见不到什么效果,因此,时常便陷于一种千头万绪,无处使劲的苦恼中。而对于亲人,失望总大于期望,追求理想化的状态而不得,时常会让自己陷于一种理性反省自己,不要过于苛求,而感性却总情不自禁表达出一种怒其不争怨其不变的情绪,陷于这种矛盾纠结中,严重影响心情。
15个月的上级专案借调工作,昨天正式结束了,从今天开始,要重新回归乡镇工作状态。当面对一种较大的境遇改变时,心中不免有些五味杂陈。
当初,鉴于家庭困难,上有老下有小,读高中的大女儿要每天接送,我死活不肯进专案,并与上级部门,演绎了几段,如今想来, 相视而笑的“小插曲”,终于,被赶鸭子上轿,不得不进了专案。幸运的是,我进的专案办案地点,都在我所住的县城周边,可以兼顾家里,工作分工也相对单纯轻松,我竟从当初的非常抗拒,慢慢变成了乐不思蜀,今昔之变,自己都匪夷所思,思之而窃笑。
从当初的借调半年,一晃,便呆了15个月,现在,由于省里统一要求,乡镇借调人员都要回去。马上又要回乡镇上班了,昨晚,在办案点上,收拾好自己的私人物品,从酒店离开的时候,回望已经如此熟悉的地方,心情竟有些莫名的低沉。
接下来,重新开启的乡镇工作生活,该如何主动安排呢?整个工作节奏,接下来会完全不同,尽管已经适应几十年了,但这一年多的专案借调工作,对我思想上,还是产生了较大触动。以前,像井底之蛙一样,总安于自己熟悉而按部就班的小环境,而不愿改变,不想去适应新的环境。这一年多来的经历,才是真正深入反腐第一线,确让我见识了不少人情世故与世间百态,现实接触感受的东西,远比道听途说和书本上了解的要深刻百倍。更理解了,人为什么要走出去,否则,你的视野,你的格局,你的观念,都必定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重新回归乡镇,我想,我肯定不再是那个从前完全一样的我,我有了新的想法,更会有新的行动。人的一生,不变只是相对的,改变才是绝对的,更是永恒的。对于我这种不甘于平庸的人而言,唯有不断的改变,去勇于尝试,去挑战自我,才能源源不断获得生命的快乐啊。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只能一件一件地去做,不停止折腾,但要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过得淡定些,再淡定些,人已近半百,基本的生存,一切稳定,我们还有什么可急的呢?就应该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过得不慌不忙,去干一件事,一段时间,就好好专注于这件事,直到有所成,才去继续下一件事,这样,才会干一件事成一件事,而不会东一榔锤西一棒,一事无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