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形成抬高自己的习惯,说话的口气和方式就会变得使人不舒服,且还不一定自知。当你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复盘,细细觉察,等你能够发现你的骄傲,离改变就不远了。
骄傲使人自我抬高,在人的一生中,有多少人将大量的精力都耗费在自我抬高这件事上,跟别人吵架,跟别人斗嘴,讽刺、挖苦别人,然后生气,觉得别人不尊重自己……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职场,自我抬高的行为往往都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和烦恼。
生活中职场上,自以为是的人往往给别人自高自大的感觉,喜欢抬杠、压制别人,使人不舒服。当周围人都对这种人有意见和看法,他的能量场能充沛呢?
4.自限性的恐惧
除了骄傲,第四大“线下”普适法则就是自限性恐惧,人们往往专注于自我保护。一边是自我抬高(骄傲),一边是自我保护(恐惧)。自我保护就是“这件事我不能做”“这件事我不敢做”“这件事我不能配合”“我觉得我先不参与,等等看”……永远处于一种守势。
这种人是典型的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心,一直处在“躲事”的状态。那天和我亲家母聊天,还聊到“躲事”的人,看似安全,但是他一辈子也很难做成事,周围的人际关系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因为他的不配合,不作为,不担当。
“线下”这两件事,一个是自我抬高,一个是自我保护,这既限制了别人,也限制了自己。
从两个模块四个普适法则来看,一个是关注个人,一个是关注他人。这个世界无非就是自己和他人,一阴一阳,四大普适法则几乎涵盖了我们人生所有的事情。
当我们的内心出于自限性的恐惧而运作时,我们就会表现出自我保护式的思想和行为,以被动的、依赖性的和取悦他人的行为来束缚自己。
因为觉得自己不行,所以什么事都要靠别人,这就是我们说的恐惧所带来的表现。
当我们的内心出于自我驱动的骄傲而运作时,我们就会出现自我抬高式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会表现得具有攻击性、高人一等、追求完美、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胜利,这些行为阻碍了我们与别人的健康交往。当然,积极的“自尊”是“爱”的表达——我们对他人的爱、我们的个人成就、令我们高兴或激动的事情。但消极的“骄傲”重视的是我们的“自我”:证明自己、表现自己、力量或控制。
作为一名领导,当你与下属谈思想,聊工作,每次谈完,会让下属有羞愧感,觉得自己很差。实际这个领导在不断表达着“我很厉害”,他内心的骄傲发挥着作用。
一个真正能够帮助到下属的领导,会激发下属内心的自信,让下属更加愿意去工作,而不是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自己为什么这么差,或者自己跟他人的区别为什么这么大”上面。
当一个人的内心出于勇敢的谦逊而运作时,我们就会出现个人成长式的思想和行为,比如真诚可信、勤奋努力、敢于示弱和追求成就。
这样的人不怕失败,不怕被人嘲笑。一个非常谦逊的人,在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他会觉得没关系,因为他的自我没有被吊得很高。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被吊得很高,他认为自己应该获得尊重的时候,一旦被人嘲笑,他就会受到莫大的打击,甚至会跟对方争斗。
当我们的内心出于成长驱动的爱而运作时,我们就会表现出愿意与他人共同成长的思想和行为,比如尊重他人、对人忠诚、同情他人。
通过以上的提示,我们在吾日三省吾身时,可以这样反省:我在说话的过程中,我否出现过责备的语气或者是挑战的态度?
近几年通过各种学习和修炼,在每日的反省中,我都会复盘自己一天重要场合的说话口气,有时还录下来听一听,对自己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醒和警示,利于改进和完善自己。
说话口气很重要,这也是我们常说,感谢微信信息中附加的表情包,它的作用不可低估。每天我们在家庭、在外面职场或其他场合,周围责怪埋怨讽刺挖苦大吼大叫不尊重人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家长对孩子说话,更多时候都是责备的态度和挑战的语气。
如果深究原因,这些东西来自哪儿?其实都来自我们内心的小骄傲或者小恐惧。只要“线下”的骄傲和恐惧占据了你的感受,占据了你的头脑,你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就具有攻击性。
当我们能够将自己调回到“线上”,抱有谦逊和爱,那么心态变了,态度和语气就会变化,就会呈现“非常耐心、非常享受”的状态,就会充满对别人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尊敬。这时,轻而易举驱动团队成长和发展。
再认真想想,“线下”的骄傲和恐惧行为是不是都从不安全感出发,不安全感导致恐惧,恐惧导致骄傲,骄傲导致否定,否定带来的结果就是无效或负效。
当我们出于恐惧或骄傲去做事情时,对绝大多数的事情持否定性,否定性就是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不行、你们不行……当我们做出了这么多否定性的行为和建议时,还能有收获吗?
拷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将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否定了。
“我的孩子不行,太内向,太单纯,到了社会肯定不行。”
“孩子毕业了,进了一家单位,自己不满意,你说他咋就这么倒霉呢?以后这可怎么办?”
“这人写材料不行,还慢,效率极低,耽误工作考核,估计练不出来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