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景情交融的八个汉字,道出了人生多少况味?既有时光流逝,岁月无情之慨叹;又有分别在即,折柳送友之深情厚意。满目所即皆柳色青青,引发出满怀离愁别绪:这一路风雨兼程,山高水阔,不知何时才能重逢?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遥想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与今人有多大的差距啊。行走在三月的阳光下,看着春风里袅娜娉婷的杨柳,凭借记忆重温这些经典,恍惚间穿越了千年漫长的时光,感知到他们灵魂的深度与广度,感受他们精神的温度和风度,深切体会到柳树带给中国人的不只是视觉冲击,更有文化震荡。
置身于十三朝古都西安,真切感受到世界一体化的进程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科技日新月异,城市建设狂飙突进,交通、物流和通讯日益便捷,产品迭代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犹如高铁一般风驰电掣,感情和精神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空心化、娱乐化与快餐化。
这让我想起大家熟知的已故作家木心的一首诗《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这首诗打动过多少人啊。
当然我并非怀旧的古典主义者,居住在西安交大曲江校区附近这东南一抹晨曦之中,经常在黄昏散步时看见从国家重点实验走出来的年轻男女,他们有时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投入科研攻关的课题研究中,这是未来中国的希望之所在,抢占科技前沿高地,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
而我拍摄的这些柳树的照片就来自这里,长期生活于斯,工作于斯,这份感情因所见所闻和许多亲身经历,自然而然,与日俱增。这些风姿绰约的柳树,与腊梅、迎春、桃花、杏花、风景李、樱花、海棠、玉兰等众多芳邻,成为金犊路旁或曲江景苑最美丽的风景,引来无数人驻足留影。
往年出行方便,还去交大老校区樱花大道赏景拍照。今年遇上抗疫的非常时期,加之网课安排有时间节点,只好利用周末闲暇就近观赏,柳树就成为关注点之一。恰巧最近考试又选了王维的一首《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这首诗描述友人荡舟离去后作者目送的情景及此时的感受。首句照应诗题,点出送别时间、场所,烘托环境气氛,以杨柳起兴,关合送别情事;次句交代行程、归向,扣题;三四句含蓄隽永,以春色比喻相思之情,言其如影随形,无处不到;且以春色之清丽和暖喻人间友情,亦颇宜人。
全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感情真挚,语言明快,风格清丽。尤其最后两句,想象奇妙,余音袅袅。让人不禁会想起王维另一首与柳色和送别有关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或《渭城曲》《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送别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阳关三叠》或《渭城曲》。
如此遐思迩想,柳树引发出多少故人旧事?传递着多么丰富的情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来自《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四言诗,在我有限的阅读记忆中,大抵是第一首写柳树的吧?而清代王夫之的一段评论记忆犹新:“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心情。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戚戚于怀,黯然至于泣下,也是因为体悟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的伤感。
长按赞赏码,感谢您的鼓励支持!
安居士/海滨:年年柳色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