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位妈妈喜欢旅行,有次她和家人在日本游玩的最后一天,发生了惊险的一幕。
他们一行人乘电车从大阪去关西机场,途中要在一个站转车。下车时,她的儿子先出车门。他们就拿行李的几秒钟功夫,车门关闭了。
孩子一个人在站台上眼睁睁看着列车开走了。
作为父母,你肯定可以想象这位母亲当时的心情。10分钟后她到站下车,又等了15分钟,才登上返程的电车。
到达走散的站台时,隔着玻璃,她看见儿子站在原地等她,惊魂未定,后来问儿子:你看到妈妈的电车开走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没有想什么。我知道妈妈一定会回来找我的。』
彼时,小孩八岁。
这个孩子三岁半就开始跟着妈妈到处跑。在旅途中,她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拿行李,自己只负责买单付钱。等孩子再大一些,就会让他自己办理登机牌和托运行李。
我想,也许这是孩子这么镇定的原因。她也会不断重复和儿子的约定:
1.在公共场所和父母分开,一定要留在最后分开的地方,原地不动。只能是父母来找你,你不能去找父母。
2.不能哭。哭,就是给坏人报信号,我是走丢的。
3.如果电梯里面和父母走散了,一定要到一楼等。
大部分父母带孩子旅行都是走马观花的,最多就是让孩子多出来看看,长长见识。
但是,见到了不等于长了见识。如果遇到上面那位妈妈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出发前请你不妨先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你这次旅行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都去,所以我们也得去
孩子开学有炫耀的资本
带孩子出去放松放松
如果你是因为上面类似的三点理由带孩子出去旅行,那不如不去。
作为父母,你真的喜欢旅行吗?
我们希望孩子读万卷书,也能行万里路,至于旅行带给孩子的收获,取决于家长对旅行的兴趣和行动。
什么才是有意义的旅行?
“了解世界”是每一个旅者内心的动力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人文与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带孩子——
和我们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
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
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
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
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
适应各种气候状况;
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说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一样的地方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整体提升能力
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
在陌生的环境,试着融入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孩子们需要和当地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或是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
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国家,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大脑里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
孩子们会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机构寻求帮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完成父母给他们布置的任务,而父母也在从中得到成长。
当他们长大后要面对的各种陌生环境都不会让他感到害怕,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
但对于一个处在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表达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清楚有效的表达他们的收获反映他们的成长,于是大人们通常会很武断的说,他们去这些地方也没什么意思,对他们来说没有用,反正以后都记不得。
也许不必非要带孩子出国,经常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受到一样和不一样,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