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近来所见包装简约大气又不失精美的一本,纯净的红底上金光闪闪的几个字,如果没有加宽版的腰封就更好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180484/3d5120a0ef61b2a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180484/0e1eeb5599dca78c.jpg)
《金枝》是一本将近五百页,三十三万余字的大块头,写的是颖河边上周村里周家一门五代人在时代浮沉中纠葛错乱的爱与恨,书的最后有一张主要人物关系图谱,阅读之前可以先看一眼。
![](https://img.haomeiwen.com/i4180484/0eabc030bce6b98e.jpg)
说是五代人,但小说大部分的笔墨主要集中在其中两代人身上,书的开篇是一场略带怪异的葬礼,而故事的开篇却是一场错付的婚礼,因为婚礼的错,直接导致了许多年后这场葬礼上爆发的矛盾。
婚礼的主角,也是这本书的主角,一个是祖母的亲孙儿周启明,一个是大户女儿穗子,彼时周启明不过十五岁,尚未有男女之事的启蒙,对于婚姻,他只当是明面上应承的一个来自祖母的场面话,迎亲,也是不肯的,无奈,祖母只得让周启明的大哥,周庆凡代他去迎亲。周庆凡是祖母收养的,却当亲孙子养着,按序排在周启明与周启善前头,成了周家的长孙,穗子迎进了周家老宅,周启明却躲在周庆凡的床上,祖母焦灼,叫人将周启明绑了硬塞进新房,一连半个月,在药的加持下懵懵懂懂与穗子圆了房,随后逃离上周村,去寻找他那在外从军的祖父,周家人的心留不住,这一点随根,周家祖父周同尧撇下发妻,常年在外,又讨了别的女人,留下一个儿子周秉正,娶妻生子,诞下周启明周启善两兄弟和两个女儿,也离开上周村,从此音讯全无,相比较之下,周同尧好歹还有个音讯传回来,如今周启明也跑了,留下穗子独守空房,周启明不知道那十五天里三天的耕耘,让穗子成功怀上一个孩子。老周家随根,周启明在外闯荡多年,当了官,娶了城里媳妇朱珠,养育了四个孩子,穗子的孩子生下来,取名周拴妮,后来,周启明写信回来,宣布要跟穗子离婚,这戳中了周家人的心,祖母自觉愧对穗子,拿穗子当亲闺女待,周庆凡也因为当初是自己代替周启明迎亲而心生愧疚,也一生未娶,事事照顾穗子母女,仿佛是要用一生还债,只有穗子自己,她对周家人宣称离婚不离家,自己依旧带着拴妮生活在周家老宅,她想着自己的男人终有一天会回来,她要守着这个家,这是她的资本,也是最后的依靠。祖母死前将周家田地家产分给了穗子和庆凡,不想因此二人被化成了地主成分,好在周家人在外头声名显赫,倒也没受村里人刁难,但周启明直到被批斗也没有如她所愿回来,这让穗子的心态渐渐扭曲,对女儿拴妮由疼爱变成动辄打骂,她逼着周庆凡带拴妮去城里见了周启明,彼时周启明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拴妮的出现让他畏惧而退缩,这是他难以面对的不堪过往,是他一生最不愿意承认的过去,好在朱珠用了最温和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难堪的局面,她像接待客人一样接待拴妮,一晃许多年,周启明的两个妻子,两个家,因为拴妮的存在和走动而粘连起来,这其间自然少不了矛盾和纠缠,例如朱珠的女儿周语同,她敏感的心思因为五岁时候一次“政治”错误而终生与父亲疏离,这样的疏离她又归罪于拴妮的出现以及穗子的存在,本是同父异母的姊妹,却彼此看不惯,这样的关系直到多年以后周家第五代的出生以及纷纷考上大学而有所改善,老一辈的人,周启明、周庆凡、穗子纷纷辞世,周家的年轻一辈却反而走得亲密起来,这样的家族延续,是典型的中国式传承。
周家人就如同在颖河边上生长的一棵树,这树的茂密亦或枯瘦,取决于这个家族的人丁是否兴旺与团结,每一个周家的子孙,都是这棵树上一根树枝,有的孱弱,有的茁壮,拴妮或许是一根金枝吧,如同书中所写,拴妮子的大女儿想接她去英国,“一个愚笨无知的女人,哪来这么大的福气呢?她的树冠过于繁茂了,枝叶都要伸展到英国去了呢。”
这样漫长绵密的家族史,读来有似曾相识之感,想到一部电视剧《父母爱情》,这里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或许是时代的特殊性所致吧,但剧版父母爱情据说与原著相差甚大,原著里尽显一段悲剧婚姻的惨淡煎熬,电视剧则改成了轻喜剧形式的大团圆,连主人公江德福也极力完美化,譬如他的婚姻,设定为原配对爱情婚姻的不忠,这才让他决心抛弃原配迎娶了安杰,相较而言,《金枝》里的周启明一生都在纠结逃避,虽然不讨喜,却反而叫人觉得这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