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刷新纪录的艰难与自我超越的困惑曾久久地纠缠着迷茫无助的我。那时的我,想从一个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主播,踏踏实实地走近央视,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新闻传播事业;那时的我,凭借从小喜欢听收音机、长大后考取了“一级甲等”普通话证书的经历,胆大包天地在没有什么系统英语基础知识的背景下,想要考托福出国读研究生。
我真的特别幸运,起步学习阶段遇到了古典老师(我在新东方的词汇老师)和李笑来老师(我在新东方的阅读与写作老师),8个月时间我考了两次托福,竟然取得了申请读研究生的成绩,顺利地赴英国攻读了硕士研究生。
因为英语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比较低(作为艺术类学生,读书时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学习音乐与普通话播音了),很多人认为我完成了一个在他们眼里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只有我心里深深地清楚自己的幸运,好的老师、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我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尤其是古典老师,当时在我的申请学校、写'personal statement'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具体的帮助,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才得以顺利到英国读书。
2006年,我取得了英国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如愿考入央视,在财经频道的国际组工作。作为一个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记者证的媒体工作者,前几年我曾主动请缨把古典老师的新书和他的“新精英”介绍给媒体的朋友们,古典老师也欣然应允。
后来我才发现,大家口中的“古少侠”、“古大大”其实好像不需要什么媒体介绍,他早已是在新浪微博上有着数百万粉丝的大V。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个古典老师'I'm possible'等理念的受益者,我也希望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我希望学习老师的“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我希望更多的伙伴能听到内心深处对“做自己”的那份渴望。
本着对新闻真实性的尊重,也本着对老师的尊重,我“潜入”内部学习了新精英的《成为职场MVP》等课程,也成为“橙子学院”的创始会员之一,《做自己论坛》当然也不能错过。我的初心是要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才可以负责任地推荐给媒体的老师朋友们。
接下来,我惊喜地发现原来首先受益的人竟然是我自己。“721学习法则”中提到的“70%的刻意练习时间”提醒我“及时行动的重要性”,并且让我打破了某些方面所谓完美主义的“等到模式”,在配音、英语翻译等业务领域不断提交了最小可交付成果;前几个月我还完成了回国工作数年来,在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节目新闻头条的首次出镜报道......
我的状态变成了边学习边传播。订阅“超级个体”专栏以来,我配合专栏写了很多文章,以此契机完成自己的承诺,同时也可以练习“写作”这一对媒体工作者非常必要的技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一个因践行理念而一贯受益的幸运儿,我相信践行《超级个体》专栏里的理念与知识,我一定会是那个首先受益的人。
我果然自证了预言,订阅了《超级个体》专栏以来,“技能迁移”让我更加明确了什么是正确的技能迁移,更加完善了技能迁移的方式方法;践行“断舍离”,让我不但整理好了衣物,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物品,来观察和修炼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认知模式进行了“断舍离”地整理,进而通过整理认知来升级“心智模式”;“精力管理”中讲述的知识和技巧,让我开始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管理好自己的精力,提醒自己要养成好的“精力习惯”,不用战术的勤奋掩饰战略的懒惰,要在战略上先思考清楚,做出规划,然后立即行动。“看见是改变的开始,行动是改变的抵达”。
我和《做自己论坛》的邂逅 我和《做自己论坛》的邂逅 我和《做自己论坛》的邂逅图片来源:得到《超级个体》专栏
前几天我简书里那篇《精力管理也需要加减乘除》的文章中收到了一个“超级个体”学习伙伴英吉(韩国大田大学经营学博士)的评语,他说“很难想象一个已经是超级个体的人还在追求更加卓越的生命”,非常感谢英吉对我的认可与鼓励,我的回复中还有那8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是幸运的,一直能在“成长 长成为自己的样子”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做自己”、“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遇见未知的、更好的自己”。
我想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年代,真的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超级个体”,只要我们总是持续投入地“做自己”,只要我们共有着“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的信仰和方向,只要我们的今天比昨天进步那么一点点,我想,我们已经走在“做自己”的路上。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感谢《做自己论坛》!有你,我们大家都不会感到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