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成甲的《好好学习》,他提到,他每次买书都是一箩筐一箩筐的买,一年会买好几百本书,丧心病狂。
他买书&读书的目的:解决问题。当他遇到一个问题时,他会将市面上所有相关书籍全部买过来,然后寻找他想要的答案。另外…他还会对这些书做一件事,即把每本书的目录看一遍,这样就能知道以后遇见什么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来这本书找答案。
好,看了以后,我立即就想冲动买书了,想买一整批关于"阅读方法"的书,因为感觉自己一直没有摸索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刚刚加了一堆购物车,在付款之前,我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买这些书?真的有必要买吗?我的迷茫痛点到底在哪里?"
于是,我打开手机,写下这篇随笔,就是想通过文字的输出,来澄清我自己内心的疑惑。
我现在的阅读问题?
1. 干货书,每天只能看一两页,然后要悟很久,然后写输出。这件这么花时间的事情,到底有没有必要?
2. 就算每天看书了并且写了输出,但是怎么用起来呢??比如今天看了内容A,嗯,很有用,要马上用起来。明天又看了内容B,大呼过瘾,又觉得应该立即用起来。如果一本书里有100个干货,那我怎么去练这100个干货?肯定会应接不暇呀!
3. 好书应该读10遍,那么,怎么跟主题阅读结合起来呢?前者需要细细去抠,后者则是各种略读。我其实是,不太明确重复10遍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践行?重复阅读和践行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吗?还有主题阅读,该什么时候用呢?买了好多书,都没翻过啊
我暂时的回答:
1. 还是要把购物车里的书买了
2. 用成甲的方法,对每本书做检视阅读(要不要做笔记,怎样笔记?成甲就没仔细说了)
3. 然后根据自己的问题"重复读书的目的在哪儿?"去所有书中寻找答案
4. 对于某些书中一些特别好,特别适合马上用的片段内容,可以采取重复阅读片段10遍,充分理解作者意思以后,再去践行书中的观点。(感觉这个片段重复阅读,和李笑来老师的"只字不差"的阅读结合起来了)
总结一下:
001 我用不断向自己问why的方式来澄清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问题
002 我的真实疑惑是:何时采用重复阅读?何时采用主题阅读?每天都在学干货,践行应接不暇怎么办?
003 所以我应该把书买了,去书中寻找这些答案,顺便把所有检视阅读做了,供后面方便使用。
004 什么时候重复呢?如果读到的片段内容,对当下的我特别有用,我就应该"只字不差"地读10遍至少,然后再去践行。践行后,可能会回头继续领悟这段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