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五胡猾夏,连年的杀戮和阴谋使中原变得混沌而死寂,可尽管如此,战争还在残酷地持续着。
身处这样的乱世中,通常有两类人,一类是凑近看热闹,搞不好乱入其中,让自己也陷入难缠的困境;一类是远离是非之地,置身事外,却往往坐收渔翁之利。而我们的主角正是后者,他叫王导。
在中原打得正欢时,王导却扶持当时势力弱小的司马睿,并说服他南渡到了最清静的江东。为什么在众多实力强悍的队伍中,王导偏偏选了最不起眼的司马睿?原因之一,王导从小就和司马睿关系甚好,选择自己了解和信任的人合作是很自然的。但,我想王导还有更多的打算。我们先来看看最佳贤臣——诸葛亮。诸葛亮没有投奔拥有十万大军的曹操,而去辅佐仅有几千人马的刘备,并不仅仅因为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更不是所谓“刘皇叔”名正言顺,他和王导一样都打着算盘呢!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当时还没有名气的诸葛亮也不会显得多么出众,甚至不被重用。反而在刘备那儿,会被视若珍宝,有大大的发挥空间。
那么,为什么要去人生地不熟的江东呢?如果当时留在中原,难免卷入是非争斗,搞不好就丢了自己的性命。所以干脆谁也不得罪,躲得远远的,养精蓄锐,伺机而动。好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这是一个多么能审时度势、有政治远见的人啊!不过,初入江东时,他们也遇到很多麻烦,主要是来自吴人的不服。要想获得吴人的认可,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瞧,连咱们的社交大师王导都频频失败:想采用中原的礼节来个政治联姻,人家根本瞧不上;想邀请人家吃顿奶酪大餐,人家吃了拉肚子。不过大师终究还是大师,聪明的王导快速学习吴侬软语,土生土长的吴人听到后,瞬间拉近距离,好感倍增。
还有一次,王导在扬州举办宴会,宴会上有位外国法僧和一位来自临海的士人互相看不顺眼,眼看气氛陷入尴尬,王导恭恭敬敬地走到士人面前,说到:“哎呀呀,您这一来恐怕临海就没有人才了。”瞧这夸人夸得多有水平!接着,他又去跟外国僧人说:“兰舌兰舍。”这是佛家赞美的意思,还模仿佛家弹指的动作,僧人非常开心。就这样,王导巧妙地化解了尴尬。此外,王导还亲自造访南方士族的代表——贺循和顾荣,并成功将二人拉拢过来。渐渐地,司马睿获得了南方士族的拥戴。
越努力越幸运——在司马睿、王导精心发展自己的实力之时,西晋灭亡!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王导成为名副其实的开国功臣,甚至被司马睿邀请同坐龙椅,获得了最高荣誉。
然而,走向人生巅峰的王导并没有屁股翘上天,像曹操或董卓那样变得更加贪婪,他像诸葛亮,继续做着一个忠诚的贤臣。他一直劝阻堂兄王敦谋反,帮司马睿维持稳定的局面,直到王敦最终叛乱时,王导带领全族子弟跪拜在朝堂前向皇帝请罪。王敦第二次叛乱时,王导想出为王敦发丧的计策,以此稳定军心、鼓舞士气,顺利平乱。司马睿想废太子,重立宠妃的儿子为太子时,王导勇敢直谏劝阻。作为辅政大臣,他辅佐了皇室三代,在各种利益和矛盾中调和。他在晚年说过一句话:“众人说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愦愦就是糊涂的意思,王导希望“清静为政,抚恤新旧”,以不争不斗来笼络人心,稳定发展。事实证明,这种愦愦之政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就这样,起初的他,不被哥哥看好,未列三窟之内,却凭己身之力笑到了最后。
然而,如此精明强悍的王导却做过一件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王导和周伯仁是对典型的超级损友。一次,王导举着一个琉璃碗对周伯仁说:“你瞧,这碗啊,虽外表光鲜亮丽,但腹内空空如野,为啥别人都称之为宝物呢?”言外之意是将周伯仁比作这只碗,说他腹中无诗书,空有名誉。周伯仁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有次评价王导:“你呀,就像被阉割过的牛,任重道远。”王导正得意,周伯仁冷不丁补了句:“可是,还没有卷了角的母牛有能耐呢!”夜深了,两个人一起看星星,王导亲密的枕在周伯仁的腿上,指着他的肚子说:“伯任,你这肚子里有什么呀?”周伯仁拍拍肚子说:“这里啥都没有,可,能容纳下几百号像你这样的人呢!”所谓损友,就是以互相揭老底,挖苦讽刺为乐,这是种情趣,看似谁也瞧不起谁,但其实是真正懂你、默默支持你的人,而这种朋友往往容易被误会,被辜负。
从王敦叛乱那天起,他们的友谊就渐渐走向了死亡线。王敦叛乱,王导的处境随时面临险境。正跪拜朝堂谢罪的王导突然看见周伯仁上朝,就向他求助:“伯任兄,请帮我向皇上求情,我一家老小的性命全都托付于你了!”然而,周伯仁却装作没听见,漠然走过。就这样,王导心怀忐忑终于等到周伯仁出来,正想询问,却见周伯仁甩着大袖子说到:“哈哈!等到我擒拿叛国之贼时,便可家财万贯,黄金树满园儿开,铜钱雨漫天儿下啦!”王导心中的希望之火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故友的深深失望和熊熊的愤怒之火。后来,王敦得势后,问王导:“能否任命伯仁为宰相啊?”王导沉默。“能否任命伯仁为尚书令啊?”王导沉默。“那我杀了他行吗?”王导再次沉默。昔日好友周伯仁最终被杀。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一次王导帮皇上整理文书时,意外发现周伯仁为自己求情的奏折。奏折上的一字一句都重重敲击着王导的心。他满眼噙着悔恨的泪水,轻叹了一句:“我不杀伯仁,伯任却因我而死。”
我非常理解王导此时的哀伤,所有的错,会变成人生中的空白,有些可以填补,而有些,永远都是空白。因为误解而失去挚友,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痛。他只能以一遍遍向世人的澄清和忏悔,请求伯任的原谅。
这就是王导,既是开辟出“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高手、治国能臣,又是一位有情有义的正人君子。他的确狠狠错过,但也为此狠狠悔过。就像子贡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