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1、白话:至善人格之道,如像走路一样修道由近及远,如像爬高楼一样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诗说:男女之间的感情的结合,应该像琴瑟、音乐一样和谐;兄弟之间和爱、真感情的结合,是快乐地,没有烦恼恋恋不舍;一个人能够行道、自修容易,还要让家庭之间修至于家庭能够和乐。孔子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孔子说:鬼神的作用,看是看不见的,听也听不到,要依凭、依傍一个东西,到处都存在(鬼神大多数看到的是自己心理上的反影,鬼神观是人死后还有在世人挂念来的。其次要是真有鬼神,得道或快要死的可能看到,这里不能被证实)。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好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诗经》说:神这一面怎么样到达,一般思想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实证呢?’最高处细微到你没有办法看见、听到,但又无处不在,处处皆在,彻底的、真正的至诚就掩不住、就遮不住(人道酬诚,这里的诚不是诚实不说谎什么的,而是见道、行道、证道到了某个标准,内外一致)。
2、儒家的道,体用不分的,所以有时候你去看的时候,如果不明白这里就会觉得逻辑混乱。例如,君子之道,可能是成为君子的条件标准,也或者是君子的德行,也或者是觉悟天理的那个体用不分。这里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修道的标准,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从低到高。
3、现在社会,能做到夫妻和谐恩爱,兄弟和睦真情,家庭和乐圆满也是非常难得。现在的人,是自己能够做到很好,但是夫妻感情生活很糟糕;亦或者兄弟不和睦,家庭不和乐,总之不管什么时代做到这三点,非常的难。人生称心如意是不正常的,人生处处失意才是正常的。
4、见道、修道、行道,这个见道一直以为被认为有神秘色彩,包括释迦尊者菩提树下七天悟道,现在也有点像神话小说。如果按照现在传承下来的实证一次,就会认为不是迷信的;所悟的就是那个心物一元,就是万法本闲。他普通思维意识不可见、不可听,但是你能见道你就悟了,悟了还有一个我有道,就是没有悟。
5、无所住、无所执,一切皆是虚妄,不可得。这是体用不分更高的源,道生一,这个道就是更高的源,这个源产生相、产生用,有了一。这个一就是体用不分,一以贯之,或者万物唯一都对。没有彼此,此心同、此源同。
6、我认为古书用悟道、修道、行道的系统去阐释才更能看懂。如果在考据、学者、学术等角度,看起来问题存在很多;咱们说的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都是通过那个本体用学来的道理。例如在易经上的乾坤,你可以这么看:不动并不是不动,是需要积累力量的,所以天行健、自强不息;动,就必须要地势坤、厚德载物。实际上没有一个动与不动,只是一个积累力量,一个是爆发力量有利于生命万物。动、不动只是一个名字,非动与不动。
.....文章完......
一、微信公众号:诗画小说
二、可以加入我们哲理思辨圈,以书籍、电影、辩论当做成长的方法,年费365元,一天一元;在这里大家可以互相辩论与互相写信成为笔友。加入我们联系QQ或微信:66400889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