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书》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说文》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古今通论》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
从以上经典对文的解释可以看出,文最初是对形的描绘,形与声相配合才谓之字。文不仅是形,更是信息与能量的传递。所以研究中国文字,几乎都要从繁体,篆书,甚至追溯于象形文。
仓颉造字,字字成为了符,符不仅是形,形载着无形的信息与能量。祝由术便是这种神奇文字的集成。中华的文字是充满了神性的文字。一个得道高人的书籍,读一读,身心安宁,往往法喜充满,那是因为文字载着得道高人无形的能量场。
“化”,《说文》敎行也。《增韵》凡以道业诲人谓之敎。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谓之化。【老子·道德经】我无爲而民自化。化,又谓造化。
文化,合起来即是以文而行造化,或者说以文载道。文是妙相,化是根本。我们口头语“知道”,知即是我们的本觉,本觉便是道。当一个人诚心说“知道”的时候,代表他的内心是柔软的,是一种臣服的姿态。这种臣服使得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无障碍,也即信息传递与接收的的流畅。这种臣服也是我们彼此一体的表达。
文化,来源于上古时代,那是神人的时代。伏羲画卦,建立先天八卦,展示修炼由后天返回先天的奥秘。文以乃生。中国的神性文化就在日用之中。
经典流传至今,经常成为束之高阁,难以理解的东西,这是因为我们迷失了我们的神性,与我们的本性相离。日用之中,神性的文化就在昭示着天机,可是我们视而不见。
透过文化,看本质。透过文化,了解实相。透过文化,让我们回归于本源。回归本源,开启我们的神性。只有我们的神性做主,才能发现生活处处充满玄机,才能发现平凡之中演绎着真理,才能真正为我们的文化而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