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总是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能写什么?当时不太清楚,很多时候哪怕遵循为内心而写,还是不知道。似乎许多东西想写,想写小说,想写婚恋和职场,想写跑步和历史,一提笔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写出第一行字。
经历这种困惑多了,就慢慢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写作都应该依托于灵感。没有灵感,意味着没有对人生的探索,没有表达的欲望,也难以体会写作带来的快感。
灵感,起初是用于科学家创造发明的词汇,也是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思维高光状态,一篇优秀的千字文是灵感落在纸面的表达,一篇小说的构思立意同样是灵感融入文学写作的表现。
以往对于写作的态度,有点操之过急。写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能,自然需要内心的热爱,需要时间的沉淀。总想立马写出优质的文章,大大违背了功为胜道、快就是慢的客观规律。
其实,写作经验越多,越是能领会到文字也是有灵气的,你要想让它在合适的时候奔出来,就得和它朝夕相处,慢慢的也就有了共同的默契,如此,一旦内心肿胀,文章便能一挥而就。
对于写作者而言,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至少不应该是写作者刻意去重点关注的东西。写作者,只需要坐下来好好写便是,因为这个过程中灵感通常会在某个时刻不自觉的突然冒出来。作家余华说过,真正的作家是为内心而写的,作家唯有不断的写作,才能将内心打开,才能汲取到内心深处的文字。冯唐也表示过,好的作品都是上帝拿起自己的双手在键盘上一气呵成的完成的。这些都是作家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灵感这个概念的个性解读。
所以,如果你真的酷爱写作,就无惧任何困难的坚定写下去,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写作不同于音乐家需要天赋,舞蹈家需要童子功,多和后天努力有关。
为什么写作后天努力很重要,因为写作者通常是内心肿胀,为了探索未来而写,如何保持内心肿胀,无非就是多去体验生活,多去观察思考。
其实写作有时像极了作者的另一个情人,你必须用心去写,而不是用脑。用心写作才能体验到离地三尺的乐趣,那样的写作更像是一种艺术创作,常能带来高峰体验。
而用脑写作是一种工具性技能的展现,就像学生时代的作文,为了一个命题而写,容易联想到明朝的八股文写作。或者像极了大学的论文写作,那样的写作拼的是对各个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再整合,过程自然枯燥乏味,别说写的人难受,看得人也觉得没劲。
在我看来每日写千字文和每天跑十公里一样,都是愉悦身心的过程,都有高峰体验——关乎灵感、自带心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