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八]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这是联句的最后一节,字面意思非常简单,表述也很朴素,着笔简淡,像寥寥勾勒的写意画。颇有陶渊明的感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把陶渊明的代表作《饮酒》贴在这里,可两相对比,感受一下。
最高端的诗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修辞手法,私以为最高级、最简单的修辞手法就是白描。
我们可以在这两段诗中体会白描的运用。
第八节经历了黎明前的黑暗,太阳已升起来了,那么妙玉是怎么表达这一派晨曦初露的景象呢?
非常简单,“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简单的陈述,但无限意蕴已在其中,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意蕴。
写完景然后写人,历尽黑暗、饱经磨难的伤心人终于迎来曙光,他该作何表现?
是欣喜若狂?是踌躇满志?还是咬牙切齿?
都不是。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两联何其散淡、何其从容——开心了悲伤就不存在了,不发愁了也就不烦恼了,正如阳光驱散了黑暗,流水带走了落花,自然而然。
结句“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也淡之又淡,折腾了一夜你也别说累,煮一壶茶,我们再聊聊吧。
聊什么呢?煮酒论英雄吗?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那繁华一梦啊,早已开到荼蘼,那漫漫无边的恐怖与黑暗,也成为往昔,当垂垂老矣,再回望人生时,你会如何?
抿一口清茶,淡淡地一句,都过去了。
从最初的喧哗热闹到最终的芳情雅趣,从开始的饮酒作乐到最后的烹茶细论,一切都变了、一切又好像都没有变。
那么再回看原文中妙玉的话,是不是就容易理解了:
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林、史二人皆道:“极是。”妙玉遂提笔,一挥而就,递与她二人道:“休要见笑。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
什么是“本来面目”,她又是如何“翻转过来”的,不正是暗合了著名的“人生三境界”吗?
山和水是“本来面目”,但天翻地覆后它们面目全非,在黛湘那里已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在妙玉手中又让它们回归本原,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这就是妙玉的妙手回春。
这就是妙玉,人生导师般的存在。
栊翠庵是大观园的最高点,亦是灯塔一般。
但世人对妙玉的解读已成为重灾区,尤其是程高续本对妙玉结局的臆想,可与“湘云陪酒”相媲美。
至于妙玉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她会成为人生导师,来指导黛玉、湘云乃至宝玉的人生课题,我们单独再说吧(话太多,一时半会写不完)。
这篇“大观园中秋夜联句”解读就以此做结,感谢阅读。
—End—
网友评论